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日期检索
河南油田
37年稠油老油田开发成本持续走低2024年06月0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常换芳 范 宁 单朝玉
□本报记者 常换芳 通讯员 范 宁 单朝玉 今年前4个月,以稠油生产为主的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生产原油11.78万吨,产量保持在计划线上运行,生产成本同比降低4020万元,打开了稠油低成本开发新局面。 地下资源呈碎片化,油藏薄、埋藏浅,开发了37年的稠油老油田如何保持稳产?如何实现生产成本持续走低?“面对困难,要主动出击、创新作为,才能突出‘重围’。”该厂厂长蔡汉文说。 开发稠油首先要做实“热”文章。该厂有着成熟的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经验,通过加强注汽管网和井筒全程保干,锅炉热效率由83.6%升至95.4%,蒸汽干度由73.8%升至85.1%,管线沿程热损失由327瓦/平方米大幅降至160瓦/平方米。 为了在碎片化的油藏中找到新的资源阵地,技术人员通过复查老井发现了沉寂30多年的付湾油田具有开发潜力。他们利用已有管线和设备,实现付湾油田及时投产,节约投资165万元;先后对付湾油田8口井实施热力试采,部署开发井7口、评价井3口,累计产油3300多吨,新增控制储量超150万吨,开辟了新的资源阵地。 该厂还积极转变开发方式。杨浅20普通稠油水驱油藏平面窜流严重、驱油效率低,他们利用“通道定量识别+逐级深部调剖+降黏复合驱”集成技术,将该区油藏转为水驱开发。杨21226井应用后,日产油由0.8吨升至5.6吨,综合含水率下降6个百分点。他们扩大该技术应用范围,与油田工程院实施技术风险承包,杨浅20区块日产油由2.9吨升至10.7吨,增油超3300吨。 多年注蒸汽开发后,汽窜问题日益凸显、注汽效果逐步变差。对此,该厂及时从单井注汽转为面积组合注汽,并配套开展热化学复合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提高热能利用率。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在8个井组开展,增油6400吨。 针对油藏类型复杂、开发方式多样等特点,技术人员形成了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经济开采等8项油藏开发特色技术,以及氮气辅助吞吐、注采一体化等5项工艺,为效益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稠油生产成本中,燃料费和电费占到46%以上。对此,该厂对暂时无法注汽、无有效治理对策的高含水井,采取堵水、调剖调驱等措施,控减无效产液量;对生产过程需掺水的井,通过全过程保温、完善工艺配套等措施,精准控减掺水;研发错峰远程控制系统,可利用手机APP远程控制高架罐、电磁加热器等高能耗设备,多利用谷电、绿电,持续为设备能耗“瘦身”。 为缩减燃料费支出,该厂打出“一降两提(降集输系统用气量,提自产回收气产量与用气设备热效率)”组合拳,持续开展锅炉烟气余热、采出水余热利用工艺攻关,日均消耗天然气从1.96万立方米降至1.49万立方米;精细地质潜力评价,实施气井补孔、配套天然气回收管网等措施,回收利用自产气78万立方米。 他们还攻关“光热+套管燃气热+谷电+蓄热”多能互补技术,解决了高凝油井电耗大、成本高等问题。9口井应用后,累计节电32.6万千瓦时,节约电费28.2万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