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知识链接2024年06月0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 什么是超稠油? 稠油就是比较黏稠的石油,因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难以从地下采出。有的稠油黏度高达上百万毫帕·秒,像黑泥一样,可用铁锹铲起、用手抓起。超稠油指黏度大于5万毫帕·秒的石油。 在西北油田于奇西地区的中深部,发育有大量的云灰岩孔洞型储层,超稠油密度大于1.02克/立方厘米,属于超重质油(密度大于等于1克/立方厘米),其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大幅降低了流动性,难以从岩石表面剥离下来,无法从储层流进井筒。 ■于奇区块超稠油开发主要创新技术 技术1:“过度溶蚀残留型”断裂控储模式及强剥蚀区缝洞储集体有效性识别技术 于奇西缝洞储层结构及控制因素复杂多样,有效储层的识别和定位较为困难。该技术明确了储集体发育的控制因素及有效性预测方法,有效提高了规模缝洞体的控制程度,钻遇率明显提高,自然完井率由12.5%升至50%。 技术2:塔河碳酸盐岩断裂分类检测技术 于奇5井区高精度三维资料采集处理后,断裂的整体格局和形态较为清晰,但对不同走向、规模的断裂对油气的调整和疏导能力还缺乏整体认知。通过应用人工智能与常规识别方法相融合的碳酸盐岩断裂分类检测技术,落实了“三带一区”的有利评价区,识别出3条有利充注路径,建立了油气充注及调整的模式。 技术3:“大斜度井斜穿+分段酸压+电泵放大压差”一体化技术 于奇西地区缝洞储集体的发育整体受断裂控制,在浅层、深层均有分布,“一井一洞”的动用方式不能满足效益开发需求。应用该技术后,可在部署大斜度井的同时控制浅层、深层多套规模缝洞体,通过分段酸压提升单井动用储量,通过电泵转抽方式解决超稠油井无法稳定生产的问题,实现了缝洞体由浅向深、从单一控制到多控多动的转变。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