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塔河油田

降递减“技能包”再升级

2024年03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福全 谢 爽
16.8K

塔河油田TP1110新井进行酸化压裂施工作业。石立斌 于腾飞 摄影报道

    □王福全 谢 爽

    西北油田塔河油田通过升级“注水+”“注气+”等技术手段,有效应对断控型油藏含水上升、碎屑岩油藏调驱调流效益变差等难题,2023年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5.3%,比2022年降低1.5个百分点。

    塔河油田以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为主,勘探开发20余年,累计生产原油近1.4亿吨、天然气390亿立方米,面临着自然递减率高的难题。前几年,油田自然递减率曾近20%,相当于每年要被“吞噬”超100万吨产量。

    如何更好地控制自然递减率,是塔河油田保持长期稳产的关键。

    近年来,西北油田科研人员不断深化油藏认识,在量化注水、精细注气等方面持续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控制自然递减率取得显著成效。

    TP12-5CX单元是塔河油田控制自然递减率的“示范田”。

    2019年12月开始,科研人员通过精细研究平面分布、纵向展布、缝洞关系、控制程度及注采关系的优先级,在该单元选择油源充注点部署深部注水井TP281X井,同时,对井网开展适应性评估,构建出新的空间矢量注采井网,推动实现了缝洞储量控制最大化,TP281X井单元日产油能力由96吨提高至147吨。

    两年后,单元又出现水驱波及不均衡等新问题,日产量为60吨的TP12-5CX井出现水窜风险。

    他们综合地质和地震资料,应用结构张量、相控反演、断裂面叠加地应力等手段,同步考虑断裂指示因子,精细描述出断裂面连通及分隔关系,将整体刻画进一步细化至内部结构刻画描述,再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刻画出油气通行的主要优势通道和次要通道。

    此外,他们还对注水强度、注水周期和分水率等指标进行模拟量化、优化,引导井组分水量达到均衡,化解了单元水窜风险。2024年初,TP12-5CX单元日产原油保持在130吨以上,稳定生产。

    “塔河油田控制自然递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坚持紧密结合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突破,持续加大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力度,推动‘注水+’‘注气+’技术迭代升级,解决好控递减攻关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老区长期稳产作出新贡献。”西北油田高级专家刘学利说。

    实践者说

    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蒋 林:

    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开发不断深入,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开发对象在由大尺度走向中小尺度缝洞、近井走向远井、平面走向立体、宏观剩余油走向微观剩余油的过程中,常规控制递减的手段已显现适应性不足等问题,亟待转变思路,重新构建降递减开发体系。

    “十三五”以来,我们通过开展缝洞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缝洞型油藏注气数值模拟技术、规模注气参数油藏工程快速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攻坚克难,逐步形成了一套以氮气为媒介、适用于缝洞型油藏的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体系。

    目前,这项技术体系已成为塔里木盆地缝洞型油藏降递减、提采收的主导技术,其中“注气+”低效治理技术实现了“注有效气”的目标。针对水窜导致单井注气低效的问题,利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出水窜屏蔽压差,按照“压差匹配-能量博弈”的基本思路,开展注气配套堵水方案设计。目前,这项技术应用达500井次,增油50万吨,成为注气降递减提采收、治理低效无效井的主要技术。

    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很多难题制约着塔里木盆地控制自然递减效果,因此需要持续加强在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强化注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探索提采新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