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那时的衣食住行2023年09月0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关脉凌
关脉凌 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胜利油田测井公司成立西北项目组,正式进入新疆开拓市场。当年,不到40岁的驾驶员吕增水和孟宪伟开着“万国”测井车,从山东东营行车四千多公里到达新疆库尔勒。今年底,就要退休的现经纬公司胜利测井公司设备装备副主任师吕增水又一次做出选择:再送一趟车去新疆。“出门四件事:衣食住行。”吕增水说,“一晃20多年过去了,当时的苦乐时光依然在眼前闪现。” 刚来新疆时,7个人的项目组住在库尔勒军干所的居民区。第一次租住的民房在孔雀河附近,河两岸全是黄沙。民房有三个卧室一个客厅,两个人或三个人一间屋,客厅里仅有一台电视机。后来人多了,在客厅里也放上了床。民房是宿舍,也是办公室。研究技术、设计标书、讨论井设计施工方案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后来,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人员进一步增多,这间民房实在容不下了,他们只好改租了井下作业队家属楼的五间民房。第二次租住的民房虽然房间增多了,但还是解决不了车库、仪修工房等问题,特别是测井工程车的停放问题。 2002年,随着巴州测井分公司的成立,他们又租住了井下作业队的一个招待所。招待所有院子,有部分库房和车库,基础较好,他们在此基础上又改扩建了车库、仪修工房等,工作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09年12月,在库尔勒国家级开发区,一座集工作、学习、生活、文娱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基地拔地而起。伫立在与孔雀河同源的白鹭河畔。 车辆行驶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滩上,路边没有任何可以缓解疲劳的风景,春季要经受遮天蔽日的沙尘暴袭扰,甚至还要穿越令人恐惧的无人区。在这里,“行”的考验一直伴随着他们!2002年冬天,吕增水和同事老陈往基地送材料。夜里11点多,车底钢板发生断裂,把油箱戳了一个窟窿,如果油漏光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是很危险的。吕增水爬到车底下检修,该车两个油箱是连通的,很难处理。他凭着多年经验成功解决了问题,自己却浑身上下遍布油渍,变成了一个“油人”。 夏天沙漠的气温40多摄氏度,冬天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小心着装”成为新疆野外工作难以言说的痛。冬天,在凛冽的寒风里站着,普通棉工鞋根本不管用,脚趾头冻得生疼。有的人干脆用布把脚裹上,再塞进鞋里取暖。在冰天雪地里施工,经常要穿两层棉工衣。分公司专门给井口人员配发了有羊毛里子的棉大衣和棉工鞋。有一次,吕增水他们到达井场时遇到了超低温天气,天空还飘着雪花。那次的冷让他们每个人都记忆犹新:他们的头发梢都挂上了冰溜子,一扭头都能够听见自己脖子后面的冰在响!站在井口的测井工左兵想出一招——他弄来一块围巾,把自己的头、脸、脖子全都缠了起来,只露着两个眼镜片,布的两头在耳朵边被风吹得来回飘,再加上头顶安全帽,那怪模样把大家逗得直笑。 吃饭也是困扰他们多年的难题。项目部刚成立时,他们一直是自己做饭。特别是改善生活时,大家都要露一手:凌佩杰的汆丸子、沈利民的炒鸡胗等,不过最受大家欢迎的还是朱金山、孟宪伟等人做的菜,大家吃起来有家的味道。还有几种菜是他们自己的“独创”:徐广俊用茄子炒鸡蛋,黑黑的看不出鸡蛋啥颜色;吕增水油炸茄盒,茄盒放到锅里全散开了,最后成了“煮茄盒”。至于咸了淡了,炒生了或熟过了,那都是家常便饭。为了节约费用,日常生活中,他们能省则省,尽可能把钱用到开拓市场上。 上井途中,就餐时间不固定,吃不上饭司空见惯。特别是冬天,经过长途跋涉后往往是又冷又饿,但井队的馒头经常已经冰凉了。2003年大年三十晚上,吕增水所在的新1队长途跋涉700余公里历时两天两夜完成永1井测井施工任务时,已经过了饭点。他们就到工程队的伙房找了一瓶豆腐乳和几个冷馒头,准备凑合一下填饱肚子。工程队的领导得知后,特地安排伙房给他们重新做了丰盛的年夜饭。吕增水说:“那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一顿年夜饭。” 如今,胜利测井已发展成为拥有50多台先进设备、10支测井队、百十余人的专业化公司。但“库尔勒,苦里乐”,依然是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记得自己最初入疆的日子,时常说起有关衣食住行的井场故事。 (作者来自经纬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