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油嫂独白2023年09月0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田海霞
田海霞 13年前,一个很巧合的机缘,我与江汉石油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50786JH钻井队钻工向川走在一起。从此,我就成了别人口中的“油嫂”。 重庆涪陵、内蒙古、新疆,抽屉里一沓沓的车票记录着我们的轨迹。“油嫂”这样的一个身份,注定我的婚姻与大部分的女性截然不同。离别、聚少离多成了我们的生活常态,厮守是难以达成的夙愿。丈夫走南闯北、四处奔波,我也跟随着他南来北往、不离不弃。已记不清,怀着“想去看看他”的念想,我买了多少张车票,又辗转了多少次车程,前去探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经这样陪伴他走过了13个春夏秋冬。 朋友们总是调侃,形容我们的夫妻关系是“小别胜新婚”,但只有我们知道这13年的酸甜苦辣。最初几年,每次离别我会哭得像个孩子,他也会红着眼眶说:“老婆,别哭,过几个月我就回来了。”我初为人母时,剖宫产他没在身边,一个人走进冰冷的手术室,说不害怕是假的。儿子呱呱坠地见的第一个人是奶奶不是爸爸。孩子成长中太多的第一次,从咿呀学语到小学毕业,父亲的陪伴屈指可数。 我知道丈夫不是不想陪,他是石油人,天南地北找油,脚步不能停。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我都尽最大努力去照顾,生怕有点什么事影响到他,导致他上班分神。作业的风险我太了解,所以大部分的家事都是报喜不报忧。也正因如此,我练就了一身本领,家庭保姆、维修工、搬运工、家庭教师……都是我的代名词。 不记得那是第几次探班,我和儿子到达队上的时候是晚上9点。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井架,儿子说:“妈妈,爸爸上班的地方是一个好高好高的塔。”殊不知他在这样的高处工作了很多年。我问他,在那么高的地方作业,不害怕吗?他总说,习惯了就好,不肯说半个“苦”字。可我知道,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是用无数个风吹日晒的日子熬出来的。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每一次回家,他的皮肤会黑得跟煤炭似的。现在看来那是一抹别样的色彩,象征着责任,是石油男儿本色。 场地工、井架工、副司钻、司钻,标准司钻,被评为公司“双文明先进个人”,向川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前。去年,他当上了70562JH钻井队安全员。从小班到大班,我以为他现在的工作会轻松些,但实际并非如此。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后半夜睡觉,看不完的数据,做不完的报表,接不完的电话,上班模式“白加黑”,对讲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待命,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好的,没问题,马上处理。”生怕生产现场有事未能第一时间知晓。他跟我说这是石油行业的守则:“安全是天,质量是命。” 作为妻子,我是心疼的,认真想想,他也不过才三十几岁,长年在外没有人帮衬,工作很累,却从不叫苦。 如果非要让我诠释如何始终如一支持着他,那一定是他刚强外表下,蕴藏着一颗浪漫且细腻的心。13年来,虽聚少离多,但每一个节日,我都会收到来自丈夫不同的惊喜。工作回家时,他总会偷偷地点外卖给我,说要把我养成“胖猫”。每一次倒休,他无论多晚都会第一时间往家赶。只要在家,家务活儿他都全部承包…… 爱一个人、守一份事业,是丈夫的梦想,也是和他一样奋战在一线的石油石化人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 (作者来自江汉石油工程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