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金陵石化 宋远杨

以青春之我建功石化高质量发展

2023年06月2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宋远杨
16.8K

    在中国石化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中,我通过“四个看一看”不断对标,获得了很多收获。

    “听”和“看”,让我坚定了信念。一年来,在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中,我和大家一起聆听马永生董事长讲入职第一课、公司党委书记上主题团课,重温入团誓词,观看红色电影、参加线上党史团史知识竞赛,在一次次沉浸式体验中筑牢了思想根基。特别是与关工委老专家一同座谈时,围绕“三个问题”大讨论,我发现,同前辈相比,我们青年人少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少了一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看着前辈们满怀深情地指着公司历史陈列馆的图片资料,分享着一个个励精图治的奋斗故事,我仿佛看见了创业年代,他们面朝黄土、肩拉背扛,构建石化脊梁;攻关时期,他们翻阅文献、反复实验,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跨越发展阶段,他们抢抓机遇、精雕细琢,在石化报国的道路上奋力前行。金陵石化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石化成立四十年来的一个缩影。在先辈们的故事里,我汲取了奋进力量,只有像企业先辈们一样,立足岗位、苦学本领、勇于创新,才是实现人生理想抱负的途径。我的思想认识显著提升,去年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找”和“比”,让我淬炼了作风。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双导师带徒”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快速成长,逐步成为岗位上的骨干力量。我的师傅是集团技能大师张思豪。他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清晨四点半起床分析夜班实时数采数据,一旦发现操作异常,立即打电话询问,并指导调整操作的故事,让青年人深受震撼。对比师傅坚持不懈、精细严谨的工作作风,我意识到,自己离成为一名优秀的石化人还有很大的差距,也让我明白追求更大的进步必须扎实练好基本功。于是,每天完成规定工作后,我就泡在装置现场,一条一条管线摸清流程,一个一个阀门思考操作,珍惜每一次实操机会,把每一个步骤烂熟于心。我坚信,只要像大师们那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22年,我在金陵石化第七届催化裂化工竞赛中夺得了第一名。今年2月,我在全国催化裂化行业技能竞赛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47名选手同台竞技。当我手捧着沉甸甸的大赛金牌时,回想自己从一名石化新兵到独当一面、从一个催化“小白”到获得高级技师资格的经历,真切体会到“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就是新时代石化青年应具备的特质。

    “干”和“扛”,让我理解了担当。在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启动会上,公司团委号召团员青年要在“急难险重新”任务中冲锋在前,把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成效转化成为岗位建功实效。去年夏天,装置因流化波动导致停工。作为青年突击队队长,我第一时间带领突击队员奔赴抢修现场,连续奋战了36个小时。师傅张思豪叮嘱我要注意细节,督促我有计划地高效推进工作,深夜和我一起去现场检查,确保开工万无一失。抢修后期,高强度的连续作业让我们都疲惫到了极点,日行两万步在现场不断摸排。我们的工服湿透了,眼睛里充满了血丝。但看见60后的张思豪大师仍然坚守在现场爬上爬下,不放过每一处细节,我们青年人备受鼓舞。大家鼓足干劲、齐心协力,反复确定开工条件,为公司恢复全流程平稳生产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中国石化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中,我只是受益者之一。中国石化还有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青年,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一线青年操作人员,我将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用青春和热血投身理想抱负,把能源的饭碗端得更牢,把青春之歌唱得更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再创佳绩,以青春之名向中国石化成立四十周年献礼!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