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卡脖子”新材料 “国产化”突围路

致力于研发生产碳纤维、聚酰亚胺、聚乳酸等关键新材料,突破产业链发展瓶颈
2022年12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郭亚男
16.8K

    核心阅读

    近年来,新冠疫情、地缘冲突不断冲击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过去,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分工以高效率和低成本为导向,各环节分工主要基于不同经济体的比较优势要素。未来,安全问题将成为各国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重要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关键在于确保基础材料、核心技术等自主可控。作为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基石”,新材料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然而,我国材料强国之路任重而道远。研发生产关键新材料、突破产业链发展瓶颈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对高端新材料的发展做出明确部署:推动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材、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高纯稀有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电子玻璃等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取得突破,加强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和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应用,加快茂金属聚乙烯等高性能树脂和集成电路用光刻胶等电子高纯材料关键技术突破。本版深入分析我国被“卡脖子”的重点新材料,介绍其技术和生产的“突围”情况。

    本版文字由 郭亚男 提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