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2022年11月1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上海工程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新明:在“双碳”大背景下,上海工程将坚持系统谋划、整体布局,加强技术创新,夯实人才基石,全面打造绿色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系统构建绿色发展生态沃土,助力集团公司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坚持整体布局,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锚定“双碳”目标,围绕“油转化”“油转特”发展大势,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加快布局,统筹推进前期规划、设计、采购、施工,深度融合前沿领域,在打造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绿氢、生物质能源、可降解塑料产业链中持续发力,形成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解决方案。

    强化技术先导,构建绿色创新技术链。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做强做大碳科公司,加快推进“科研+工程”一体化协作,耦合光伏、风能、余热利用等技术,提升技术含“绿”量。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加强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加大绿色低碳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国产化攻关和替代力度,持续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石化力量。

    夯实人才基石,厚植绿色发展人才链。聚焦能力提升,加强政治吸纳,狠抓岗位练兵,以“十条龙”“揭榜挂帅”“卡脖子技术攻关”为着力点,优化人才梯队、创新支持保障,不断培育行业领军人才,打造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为绿色低碳发展集聚“第一资源”。

    此前,我们发挥工程设计优势为上海赛科丙烷脱氢项目制定氢能综合利用方案,每年可提供近万吨蓝氢。在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辛醇异丁醛装置优化节能中,我们通过能量集成热网优化,把塔顶等较高温度点作为潜在热源,并与用热点相匹配,发挥局部优势,将低品位热源变为相对高品位热源,替代蒸汽重复为装置供热,进而实现能量的最大化利用,有效降低蒸汽等热源消耗,节能降碳效益良好。近期,我们为上海化工区做前期规划,实现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远低于上海市要求。

    ■宁波工程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许一君:宁波工程积极践行中国石化绿色洁净发展战略,深入开展节能降碳工作,将绿色高效工艺技术的研发应用融入工程项目建设,将生产经营过程低碳化融入绿色企业创建行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一是加强绿色高效工艺技术研发。积极推进固碳技术研发,加快二氧化碳非光气法制HDI技术研究攻关,推进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南京中试装置建设,为石化及煤化工企业的碳减排和产业“延链”提供技术储备;加大生物碳替代化石碳用于化工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发挥气化平台技术优势,开展生物质固定床气化耦合POX技术开发,推进生物质替代部分原料煤气化技术在巴陵石化的应用;加快开发水煤浆冷壁式气化技术、重质油热壁式激冷气化技术、废锅型气化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生成和排放。

    二是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工程化应用。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宁波工程煤化工领域技术优势,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稳步发展二氧化碳生物利用技术,开展合成气生物法制醇类化合物技术的研究,开拓生物化工工艺和催化剂的研发与应用,承担建设了江苏斯尔邦石化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等低碳领域项目。持续加大氢能产业链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力度,着力研究氢能产业链的多种技术路线,承接了上海石化供氢中心、宝武韶钢产业园加氢站等氢能项目,以及大连研究院、中原油田黄河水源净水厂等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三是加强项目施工环节碳排放量预测和控制。开展基于碳排放量的施工方案比选研究,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优化运输方案,根据机械台班消耗定额、耗材碳足迹分析和相应消耗能源的排放因子,选择合理的施工设备和方案,加强承包商碳排放管理,减少施工现场材料浪费和能源消耗,降低施工环节碳排放。加强源头减排,在工程设计环节中加大绿色材料在新装置建设中的使用力度,推动工程项目优先使用绿色建材。

    ■广州(洛阳)工程总经理 韩卫国:作为一家技术先导型能源化工工程公司,我们将积极发挥工程咨询、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工程承包一体化优势,围绕生产企业现有装置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做好加工方案优化,通过新工艺新技术工程示范化应用,为炼化企业节能降碳再立新功。

    一是主动从工程建设源头介入项目前期,为生产企业提供一站式工程技术解决方案。重点关注炼厂需求,贯彻全流程绿色化理念,协助做好新建项目加工路线比选、全厂工艺流程设计优化;贯彻能量集成优化、循环经济等先进理念,从总体设计开始做好全厂节能、环保、安全规划统筹,确保各项指标满足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

    二是在项目建设中,一方面坚持以优势技术培育市场,用良好的工程技术促进催化裂化脱硫脱硝和安全环保型密闭除焦、VOCs治理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努力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理念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另一方面以创新引领、绿色示范为目标,全力做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兆瓦级质子膜电解水制氢等项目的工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首套工业装置建设,推进氢能在炼化、交通等领域的替代应用,为集团公司建设可再生能源绿氢产业发展示范平台、打造国内第一氢能公司夯基助力。

    与此同时,通过工程技术开发,推动新的工艺技术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先进的固碳技术得到应用,与传统产业耦合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应用。

    ■工程建设公司副总经理 刘 洁:工程建设公司(SEI)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专家人才优势,开展“双碳”目标下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积极探索石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打造“全厂低碳规划—过程低碳设计—各阶段低碳评价—专家诊断服务”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体系。

    首先,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原则,强化全厂总流程绿色低碳规划,从产品端全面落实“减油增化”政策,增产有机化工原料和有机合成材料;从源头上强化低能耗低碳型加工路线研究,推进全厂减碳;从清洁能源替代上积极开发生物质能、绿氢、绿电等技术,做到清洁能源替代同步规划。

    其二,致力于节能降碳减污协调增效的过程低碳设计,通过全面优化工艺流程,深度挖掘能源综合利用率,实现排污减量化;通过采用新型节能技术,降低装置及系统能耗,减少过程排放;通过创新发展CCUS工艺,在减碳的同时实现增效,带动碳基新材料发展。

    其三,重视建设项目的能耗、碳排放指标,积极开展碳排放专篇、碳评价报告、后评价报告、碳盘查报告等全过程低碳评价业务,通过对标先进,落实各项节能减碳措施。

    其四,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优势,利用自有工程设计资料平台,为企业提供绿色发展咨询诊断服务;通过院士工作点、博士后研究站、工程技术研发部等平台,实现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先进技术工程转化。目前,我们正加快新能源与传统炼化耦合、核能热电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已在绿氢生产、液氢储存等多个领域展开工作,并建成交付多座加氢站。

    ■南京工程副总经理 王红光:南京工程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环保指标细化至工程建设全流程,从前期规划、可行性研究,到设计、建设全过程,充分利用土地,合理规划装置空间,同时,选用先进工艺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采取相应的防尘、废气、废水、废固、噪声控制措施,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和环评要求,把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建设中,根据“清污分流”原则,最大限度回收工艺用水,采用中水回用、闭式循环、重复利用技术,减少新鲜水用量。

    针对能耗较高的煤化工装置,我们持续开展优化设计,节约系统能耗。例如,将气化单元黑水闪蒸从三级改为四级,在充分闪蒸废气的同时,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将半贫甲醇送入吸收塔,对吸收塔内的甲醇溶液抽出进行中间冷却,减少系统甲醇循环量。针对硫酸磷肥传统业务领域,我们围绕装置能量优化开发的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已被广泛应用,经测算,装置能耗可降低26%。

    目前,我们正在重点研发和推广二氧化碳干重整/双重整、羰基化反应制系列产品和高端材料、二氧化碳化学转化利用(制甲醇)、大型二氧化碳捕集等新型绿色低碳技术,通过新技术工程转化和产业化,降低碳排放、增大碳存储、实现碳利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