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人才工作2022年08月3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新明
张新明 上海工程公司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总量适当、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运营管理人才、项目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为上海工程公司打造世界领先技术先导型工程公司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完善系统高效的培养机制,因才施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厚植成长成才“新沃土”。成立公司教育培训委员会,开发矩阵式培训课程,通过递进式、梯次化、滚动式培训,打破人才培养的“天花板”。围绕“青马工程”“朝阳工程”“卓越工程师”三大工程人员,以“三基”工作为抓手,制订分层分类的三支队伍专项培养计划,打造梯次培养链条,铸造青年骨干人才梯队。将国际化人才培养融入各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国际项目人才能力需求分析,完善岗位能力培训矩阵,强化国际化视野、合规风险管理、国际化项目运营等能力培养,为打造世界领先技术先导型工程公司做好人才储备和人力支撑。开展项目交流、质量案例库分析、跨专业研讨,举办青年外语风采大赛、青年科技论坛,打造“最强工程师”品牌竞赛活动,营造创先争效的良好氛围。 聚焦“高精尖缺”和新兴技术领域,畅通企校、企地合作渠道,打造招才引智“强磁场”。紧扣公司战略目标和产业发展格局,发挥上海人才高地建设优势,强化人才引进的开放导向,提升高层次人才、成熟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市场化引才水平。深入推进职位选聘评聘动态化实施机制,完善专家管理规定,拓宽专家选拔通道,加大专家竞争性选拔力度,落实专家责权,在实战中提升专家水平,建强领军人才梯队。以“十条龙”“揭榜挂帅”“卡脖子”技术攻关为着力点,优化人才的梯次配套服务、创新支持保障机制,激励科技人才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形成科研专家、青年科技人才组成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提升公司创新引领能力。持续深化高校科研机构等第三方党建共建、合作交流,全方位集聚各类优秀人才。 强化人才工作激励导向,完善全员业绩管理体系,分层分类量化考核指标,营造硬核发展“生态圈”。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岗位管理,拓宽员工职位纵向晋升和横向贯通渠道,打破论资排辈、比资历、熬年头的做法,形成职位选聘评聘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改革的“破”与创新的“立”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年度全方位考核,倒逼履职尽责,强化结果运用,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管理机制。坚持以奋斗者为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开展奖金分配模式调整,提高科技人才、国际化人才以及项目管理团队奖励额度,实现管理层收入与公司经济效益挂钩、员工收入与劳动付出挂钩,激发人才活力。 优化人才通道建设,推动优秀人才在各序列中合理流动发展,释放创新创造“源动力”。在大力实施世界领先发展方略中找准定位,将人才强企纳入公司发展五大战略,将人才为本纳入公司党建五大工程,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完善干部考察评价体系,深化竞争性选拔、公开招聘相结合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快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分层次建立完善后备干部库。进一步做好“三个倾斜”,加大中层管理人员、党务工作人员和技术专业人员间的横向贯通、挂职锻炼,带动管理、党务和技术人才良性流动,以“之”字型成长提升干部能力水平,培养造就质优量足、能打硬仗、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队伍。积极引进高端紧缺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作者为上海工程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