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神器’在手,质量不愁”天津石化借助数字化系统、智能化设备,狠抓质量监管,助力南港乙烯项目打造精品工程2022年07月1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祁晓娇 皮 伟
□祁晓娇 皮 伟 每天一大早,在天津石化南港乙烯项目建设现场,土建、管道、电仪三个专业的质量监督工程师就带着1台无人机准时出发,从地面到空中,一体化巡查网络不放过一处隐患。这是该公司善用智能设备、狠抓质量监管的一个缩影。 今年3月起,随着土建工程全面展开,天津石化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借助数字化系统、智能化设备,加大监管力度,为南港乙烯项目高质量建设蓄势赋能。 借助“质量眼”,实现全天候多方位在线监控 6月28日,按照当日巡监计划,质量监督工程师王瑞新随身携带“移动单兵”来到现场,进行管道专业的质量巡监。每到一个工程停监点,他还会借助这台设备全程记录质量验收过程。 “移动单兵”是第三方质量监督工程师随身携带的手持式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可发挥“执法记录仪”的作用,让监督检查全过程有记录、留痕迹、可回溯。当项目需要专家“会诊”时,“移动单兵”还可实现视频通话,远程协助专家指导工作。 “为确保施工质量,我们一直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深化全过程质量管控。用年轻人的话说,‘神器’在手,质量不愁!”南港乙烯项目质量管理部副经理葛生林介绍,除了“移动单兵”,无人机也是他们巡监的“得力助手”。 作为空中“质量眼”,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机、热成像、空中照明等设备,可从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对现场进行航拍,实现宏观质量监督全覆盖。此外,在南港乙烯项目现场,他们还配备了6台固定式“质量眼”,发挥远程监控作用,实现了24小时连续不间断现场施工质量监管。 在多个“质量眼”的重重守护下,目前,该项目取得了A级质量控制点合格率100%、B级质量控制点合格率99.75%的好成绩。 植入“质量芯”,由内到外全面排查保“健康” 6月30日,一辆辆货车鱼贯而入,将混凝土运至项目现场。取样人员随即取出混凝土,现场制作成试块,并逐个放入带有二维码的芯片。静置两天后,这些“有芯”的混凝土试块会被送往养护室进行养护,等待采集混凝土强度、抗渗性等数据后实时上传。 一系列操作完成后,质量管理人员便可随时通过APP软件查看质量信息,并通过二维码及时对问题进行溯源,实现混凝土试块从见证、取样、送检、试验到出具报告的全过程监管。这正是南港乙烯项目最新引进的混凝土留置试块植入芯片技术,让土建工程质量管理流程信息化、精确化、规范化。 此前,项目管理部就在各装置中选定了46处工程建设重点部位,进行取样芯片植入工作。根据前期使用情况及管理效果,他们实行提级管理,在之后的项目建设对所有混凝土工程部位继续推行该技术,最终实现了混凝土留置试块植入芯片覆盖率超过80%。 “不仅如此,经过前期5轮现场试用测试,我们又投入了5套桩基智能监测设备,可对现场成桩过程进行多方位监测,并自动记录桩基各项参数、分析潜在问题,以全面真实的数据为桩基质量控制提供支撑。”葛生林说,这是项目管理部在探索智能化质量监督应用上的又一成果。 方舱实验室,实测实检确保问题动态清零 近日,南港乙烯项目质量管理人员高伟利在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有一处地管防腐层成品保护较差,随即通知方舱实验室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复测。 目前,南港乙烯项目已进入土建工程和地管工程施工阶段。为及时发现问题,他们在现场设立了移动方舱实验室,并配备了回弹仪、钢筋扫描仪、地基承载力测试仪、涂层测厚仪等检验检测仪器设备40个,可实现地耐力、砼强度回弹、混凝土内部缺陷等23个项目的检验检测。检测人员可随时对各类需检项目开展实测实检,为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参考数据。截至目前,他们已完成637处检测,发现各类质量问题34个,均已要求相关责任人及时整改。 随项目同步建设起来的,还有一个特殊的集装箱,是“质量屋”,也是约谈室。“在这里,我们既会开展日常质量宣传、培训、警示教育活动,提供高质量的增值服务,又能约谈出现质量问题的参建单位,进行提示和督促。”葛生林笑着说,“双管齐下,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南港乙烯项目的问题整改率已达到10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