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催化剂分公司

敢跟进口产品“掰手腕”

2022年06月0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马静艳 皮秀娟 张宁宇
16.8K

    □马静艳 皮秀娟 张宁宇

    2017年,随着茂湛炼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科炼化项目全面启动,集团公司提出要将国产化技术在中科项目上广泛应用,打破国外壁垒。

    “中国石化最大EO/EG装置使用催化剂如果能够国产化,用上咱们自己的‘中国芯’,那将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时任催化剂北京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李庆国感叹。

    研发团队、市场团队各尽其责,迎难而上,收集了上万条用户应用数据,多次测算对比银催化剂全生命周期费用、修订经济效益报告,慢慢探索出劣势成因的关键点,通过工艺参数改进,在降本的同时,使催化剂的性能有了长足进步。具备了和进口产品“掰手腕”的能力,他们再接再厉,最终成功获得了中科炼化EO/EG装置首装使用中国石化自有技术YS系列新型银催化剂的订单。

    催化剂公司成立项目组,与北化院燕山分院建立联动协调生产保供机制,精心编制质量控制方案,从载体成型工艺优化、焙烧过程曲线调整、成品活化温度控制等方面不断收窄、调优生产工艺指标,并细化入厂原料质量标准和分析标准,进一步落实21种原料技术指标、104项分析控制指标,取样分析2万余次,及时与研发专家反馈、交流装置生产实况。

    “这次的研发和生产史无前例,既要做低成本,又要确保高活性。除了工艺要研发改进,原料入厂指标、工艺操作波动范围等要求也十分苛刻。”时任催化剂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张勇回忆道,“原料供应、生产安排、质量控制、设备保障……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掉以轻心。一年多的时间,大家始终悬着心、铆足劲地干,才保证了项目的万无一失。”

    480个日日夜夜,从中试放大生产、正式投产到成品包装完毕,催化剂公司项目组成员潜心钻研、埋头冲锋,终于让中科炼化EO/EG装置成功应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产的银催化剂。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