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 ![]() ![]() 日期检索
安全保障 青岛安工院
安全护航,助力“黄金”出炉2022年04月1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孙 峰 庄腾宇
□孙 峰 庄腾宇 2月25日,国内首套3000吨/年高等规聚丁烯-1工业示范装置在镇海炼化顺利开车,并成功产出聚合产品。消息传来,该项目工艺安全负责人、青岛安工院研究员孙峰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任务终于完成了”! “镇海炼化聚丁烯-1装置采用Z-N催化剂体系、连续溶液法聚合工艺,经过深度脱挥、挤压造粒,最终生产出聚丁烯-1产品。”安工院副院长徐伟介绍,“该工艺使用原料纯度要求苛刻、催化剂活性高、聚合反应安全控制难度大、设备及仪表选型存在诸多待验证项目,工艺运行过程中管线易堵塞、仪表易失效,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为积极配合集团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科研攻关,安工院迎难而上,接下了此次工艺开发的安全技术保障任务。 在项目前期,安工院就迅速组建了由技术专家和精英骨干组成的工艺安全研究团队,通过开展系统的工艺危险性分析与安全控制系统评估,对主要工艺危险因素与关键控制点进行识别。随后,他们又在此基础上展开了配位聚合的反应失控机理与条件研究,确定了反应安全特征参数,为项目顺利开展筑牢了安全基石。 在项目设计阶段,研究团队聚焦难点,经过多次试验,开发了聚合反应釜的多级控制与两相流安全泄放技术,制定了废烷基铝处理过程中的安全防控措施,并提出丁烯-1吸附过程的安全操作方法,最终成功研发出聚合装置安全工艺包,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该安全工艺包从完善物质危险信息、工艺危险因素分析、工艺致灾机理、安全工程技术与安全操作基准等方面,为工程设计、工艺操作与应急处置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 随后,他们又在项目开车阶段严格做好试生产安全审查与条件确认,对开车过程中危险、关键机泵可能出现的飞温、泄漏、堵塞与仪表失灵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确保开车一次成功,装置实现安全平稳运行。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强做实做优本质安全化技术支撑平台,为集团公司在化工新材料新工艺领域的路线选择、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及监测预警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徐伟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