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日期检索
胜利油田基于EPBP(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研发出“井下作业在线协同设计”系统,规范了井下作业设计业务,2021年以来在16家开发单位、370余支作业队伍中全面应用,替代原有的18套作业系统,年设计作业井2.2万口,每口井节省设计编审时间6小时,年节约人工费用约1300万元
井下作业设计:从单兵作战到整体联动2022年03月1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于 佳
王彦磊 田 丰
□本报记者 于 佳 通讯员 王彦磊 田 丰 2月底,胜利油田东胜公司工艺技术人员刘亚洁接到牛23-58井酸化作业施工设计任务。以往,她需要查找大量资料后再编制方案;如今,她轻点鼠标,找到相应模板,毫不费力就能快速完成设计。 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源于她使用的“井下作业在线协同设计”系统。近年来,胜利油田基于EPBP(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建立起具备“流程管理+数据采集+绘图运算+数据分析”功能的复合型软件体系,规范了井下作业设计业务,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方案设计更快捷 只用两集电视剧的工夫,刘亚洁就完成了牛23-58井酸化作业的工艺设计环节。过去,她需要花一天甚至更长时间来设计。 东胜公司管理上千口油井,每次油水井作业,刘亚洁都要在调阅和查找资料上耗费很大精力。 “协同系统”帮助她解决了这个难题。该系统所具备的网络共享功能,不仅让她能够跨区域、跨单位、跨专业找到相关油井的资料,实现地质、工艺、施工三个方案设计环节的联动,而且能不受文档限制,灵活轻松地搭配设计方案。 对刘亚洁来说,方案设计每到一个环节系统都会发短信提醒,提高了效率。 而对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技术研究中心设计规划室主任孙亮来说,他审批作业井方案再也不用像对小学生一样“检查作业”了。 “以前审核是对照施工单位的资料一个数一个数核对,生怕出错。”天天趴在电脑前让孙亮苦不堪言。现在,他只需要把关工序合不合理、井控风险识别到不到位、对油井的难点有没有认识到位、安全措施好不好……剩余的工作,交给系统就行了。 施工有了统一标准 在孙亮看来,协同系统解决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就是统一规范了油田井下作业设计标准。 几年前,胜利油田推进专业化管理,将作业队从采油厂剥离,整合为一家。 专业化整合带来一个新问题——跨区域施工难,“大家走进‘一家门’,却发现因为单位之间各有各的作业系统和标准,既互相看不懂也不通用”。 2019年,胜利油田对16家开发单位作业设计业务现状进行调研,针对井下作业设计业务管理不一致、统一管控难、基层工作量大、影响业务运行效率及效益等问题,编制作业设计标准,统一地质、工艺、施工、措施工程等设计模板,规范13个业务流程,研发出“井下作业在线协同设计”系统。 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数据服务项目组工作人员王纯介绍,该系统首先改变了以往文档管理的模式,把单机上的内容搬到网络,为岗位采集、数据联动和业务分析提供支持。 其次是统一了地质、工艺、施工等设计模板,通过梳理不同的油藏、工艺类型、井型等特点,编制8大类54套规范统一的作业设计模板,将整个设计文档模板按照章节、类型、内容拆解成87个条目模块,可以实现方案设计灵活配置。 “这样一来,无论在哪个区域,调遣哪支队伍,和甲方打交道的标准都一样了。”孙亮说,井下作业设计实现从“单兵作战”到“整体联动”。 让系统发挥更大作用 2021年以来,该系统在胜利油田16家开发单位、370余支作业队伍中全面应用,替代原有的18套作业系统,每年设计作业井2.2万口。通过数据联动应用及技术支持库的辅助,该系统还加快了设计编审速度,每口井节省设计编审时间6小时,年节约人工费用约1300万元。 2022年初,胜利油田上报的《开展井下作业在线协同设计,助力油田数字化转型》,入选集团公司2021年度信息和数字化典型“十佳”案例。 随着数据绘图功能越用越稳定,管柱图的资料越来越丰富,如今刘亚洁越来越依赖这套系统,她也希望这套系统能够不断完善,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发挥更多作用。 王纯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分析梳理油藏地质设计、钻井地质设计等内容,开展新井结构化设计建设,逐步拓展探井试油等设计方面的应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