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针对不同成分原油
持续探索应用最优解

2022年02月1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国清
16.8K

    □中国石化首席专家 王国清

    长期以来,作为炼油产物的石脑油,一直是全球(尤其是原油进口国家和地区)最主要的乙烯原料。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逐步实施,氢能源产业链得到大力发展,炼油产能受到限制甚至缩减,但化工原料供应仍然吃紧。将原油直接化工利用,使其从“能源载体”转向“材料载体”,成为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北化院在2010年前后就开始探索原油直接裂解的可能性。多年来,依靠在乙烯裂解技术领域的长期积累,北化院技术人员先后对高不饱和烃含量原料、宽馏分油品和重质油品等非常规原料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自主产权、适用于原油蒸汽裂解的完整工艺技术。此次在天津石化完成的首次工业试验,一方面验证了我们自主开发的工艺路线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指出了原油蒸汽裂解技术需要优化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原油与传统的化工原料用油有本质的区别,成分更为复杂,往往含有盐、水、重金属,以及更容易结焦的胶质等。这些都可能对裂解炉炉区结焦、操作及后系统的加氢催化剂、甲烷催化剂的活性寿命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针对不同成分原油的裂解需要不断形成新的技术,开发出相适应的解决方案和工艺。

    同时,作为石油化工的“龙头”,裂解装置直接为下游聚烯烃、合成橡胶等装置提供原料,而这些下游装置对原料杂质成分的兼容是固定的。原油不同于以往的裂解原料,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不同原油成分的差异、原油裂解产品杂质的成分变化,从而对下游产业工艺的调整提出有价值的指导意见。此外,如何将不同成分原油的应用实现最优解,能不能用、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如何充分利用、利用原油直接生产烯烃的效益到底如何,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科技创新不会一劳永逸,要保持持续前进的状态。初步工业试验的成功,使我国在原油蒸汽裂解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即便如此,未来依然有很多未知等着我们去探索,有很多困难等着我们去解决。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按照科学规律坚持走下去,相信原油蒸汽裂解相关技术在未来一定能够成为“油转化”发展的选择之一,为中国石化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