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坚守初心使命 聚焦创新创效2021年12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物探院紧密围绕上游板块“稳油增气降本”重大物探技术需求,牢记“当好勘探尖兵”的光荣使命,聚焦中国石化增储上产主战场和“卡脖子”技术,开展涵盖实验分析、采集设计、资料处理解释、油藏描述全流程的一体化物探技术攻关和物探装备软件研发攻关,以物探技术和装备进步推动重点探区的勘探大突破大发现。 聚焦“超深层、山前带和非常规”等重点勘探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研究,有效支撑了重点探区的储层上产。针对顺北特深层断控体油藏高效勘探开发难题,开发了有限元网格可变步长的正演模拟、增强断溶体成像精确成像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QRTM高信噪比成像、散射波异常体成像、多尺度储集体精细刻画等系列技术,实现了7000米以深的地下断控体储层的精细化描述,为建设 “千亿级顺北”做好了“寻龙点穴”的物探技术支撑。 他们针对山前带高陡构造精确成像难题,开展“面向浅表层建模、面向噪声压制、面向高倾角地层成像”的地震采集攻关,提出的“有线+节点混采、源驱动激发、增强型观测”采集方案在永昌三维应用收到良好效果,获得中国石化地震采集优秀工程奖; 开展“六分法”噪声压制、地质约束的高斯束层析近地表建模和全程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攻关,有效提升了被认为是“成像禁区”的陡倾角构造区构造成像精度。 他们针对深层和陆相页岩油气勘探难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双甜点预测攻关,明确了深层页岩与浅层页岩岩石物理参数的差别,探索构建了基于破裂过程的脆性评价指数,建立了陆相页岩岩石物理模型;研发形成了深层页岩和陆相页岩地质和工程甜点预测技术;有效支撑了中国石化非常规重点探区的页岩气储层综合表征与描述。 聚焦核心软硬件产品的自主可控和先进实用,物探院开展工业级软件平台和智能化采集设备两大“卡脖子”技术攻关,形成了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两大特色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π-Frame平台发挥原生态全并行的后发优势,搭载的2.1版本处理系统,已具备了全流程的常规资料处理能力,处理性能和商业软件不相上下,部分模块性能优于商业软件;中试推广即将进入第三期,工业化推广前景已基本明朗。 相较于“软”产品的约束,“硬”设备的限制更为严峻。2019年,在上一代地震采集设备被外国公司全面垄断的情况下,物探院承担了国资委巡视下达的5G智能节点设备研发任务,牵头与中国中兴、中国移动、南京邮电大学等校企联合研发,完全搭载自主定位、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的节点设备已完成原型研发;完成底层技术的软硬件开发,真正实现基于5G的智能节点采集质量控制与数据传输,形成了面向地球物理勘探开发的5G物联网平台及其采集应用模块;产品已通过中试,即将进入规模化生产。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