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麦吾丽旦·沙拉木是西北油田第八批“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唯一的女性,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她自愿来到黄沙漫天的戈壁村落,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一颗年轻赤诚的心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增光添彩

昔日航母雷达兵
今朝驻村“访惠聚”

2021年11月1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丁玉萍
16.8K

    □丁玉萍 文/图

    立冬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格外冷。寒夜里,尽管老鼠四处活动的声音不时在耳边响起,但忙碌了一天下来,麦吾丽旦·沙拉木依然睡得很沉很香。

    作为西北油田第八批“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她在这个小村庄已生活了近一年。这位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是驻村队的唯一女性,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尽管驻村的工作并不轻松,她却为自己能够有机会续写“小红人”(即“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的故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渴望到‘小红人’驻村的地方看看,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百姓多做点事情”

    今年24岁的麦吾丽旦·沙拉木,与同龄人相比,经历丰富多彩。她出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从小就向往大海,2015年上大学时,以在校生的身份加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成为一名雷达兵,在蔚蓝的大海上漂了两年,是一朵美丽的“浪花白”。

    2017年7月8日,“辽宁舰”抵达香港,首次公开向民众开放,她作为开放日第一引导员,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我自豪,站在流动的国土上……”在建军90周年海军基层文艺汇演的舞台上,她代表辽宁舰全体官兵,向国家领导人、海军英模代表讲述航母人的故事,台下掌声雷动。她迎来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服完兵役,她回到校园。2020年6月,她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大学毕业。面对多个不错的选择,她却情定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西北油田。

    许多亲朋好友表示反对。但在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生活了一辈子的父亲沙拉木·木吉提却很支持,他指着库车通往油田的公路对麦吾丽旦说:“这条路就是中国石化修的,他们给我们当地带来了巨变,我支持你选择西北油田。”

    其实,在麦吾丽旦内心深处,有一份“小红人”情结。这要从她在“辽宁舰”上的经历说起。

    麦吾丽旦的班长也是一名维吾尔族姑娘,名叫热木尼沙·吐尔逊,也来自阿克苏地区。每当夜深人静时,她们这两个小老乡会伴着海浪声一起思念家乡。

    从班长那里,麦吾丽旦知道了“小红人”的故事。穿着红工装的西北油田“访惠聚”驻村干部,被当地老乡亲切地称为“小红人”,他们为村里修好了路,还建起了大巴扎和能免费就读的幼儿园……

    一转眼,班长复员了,“小红人”的形象却扎根在了麦吾丽旦心中。因此,入职西北油田不久,得知油田要组建第八批“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麦吾丽旦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我渴望到‘小红人’驻村的地方看看,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百姓多做点事情。”这批驻村队员中,麦吾丽旦是唯一的女性,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她为自己能够有机会续写“小红人”的故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参与的每一场扶贫带货直播都不仅仅是一场直播,我的背后是一双双期盼的眼神,一份份滞销的农产品”

    “大家好,我是小麦,这是我们村的香菇种植基地,我们的第2批香菇已产出来了,有需要的朋友可点击屏幕下方的小黄车……”5月15日,在柯坪县盖孜力克镇托万巴格勒格村的香菇种植大棚里,麦吾丽旦通过直播平台帮村民销售香菇。

    “下巴西瓜,甜掉下巴!”7月12日,麦吾丽旦喊着响亮的口号,和驻村队员一起为村民沙拉木·艾力直播销售西瓜。

    “带货直播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锦囊妙计,它可以解决村里产品滞销难题。我参与的每一场扶贫带货直播都不仅仅是一场直播,我的背后是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一份份滞销的农产品。”在她的心中,直播的价值早已升华,意义重大。

    麦吾丽旦还曾为中国石化对口扶贫点岳普湖县的阳光巴扎系列商品代言,助力扶贫产品销售,为贫困地区产品赋能,吸引粉丝,留住客户,最终圆满成交。

    在拍石化V视中秋联句视频时,短短两句诗,为了收到最佳效果,她拍了一个半小时,前后录制85个版本;在拍摄村里实施冬防保温措施视频时,为呈现连续换装镜头,大冬天她穿着军装单衣,顶着寒风拍了一下午。视频拍好,她也病倒了,整整输了一周液。

    不过,当村民沙拉木·艾力兴高采烈地掏出手机给她看一笔笔不菲的进账时,她一下又来了精神,13亩地的西瓜销售一空,收入近6万元呢。

    她和驻村队员一道总结,推广“合作社+公司+农户”运营模式,在村里发展香菇种植产业,村民年均增收9000元,增加零散就业岗位10个,她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中国石化西北油田的帮扶工作力争走在前、做表率、当标杆。作为一名‘访惠聚’工作队队员,我的责任就是脚踏实地为村民的美好生活加油”

    麦吾丽旦来到村里后,多了一个妹妹。

    托万巴格勒格村17岁的麦尔哈巴初中毕业后,通过自学,考上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校。最近,她给麦吾丽旦写了一封信:“亲爱的姐姐,想来想去不知道送您什么礼物,我觉得真心话是最好的礼物,就写下了这封信。没有您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我无比感激,并铭记于心,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遍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11月1日,忙着统计村民收入的麦吾丽旦收到这封信,读着读着,一滴眼泪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洁白的信纸。这是幸福的眼泪。

    麦尔哈巴还有两个弟弟。当麦吾丽旦第一次到她家走访时,得知他们是孤儿,心疼得直掉泪,她下决心好好照顾他们。她给他们买来学习用具,还教麦尔哈巴学习使用电脑,教她怎么梳妆打扮,和她聊天,讲自己的当兵经历和学习经验,鼓励她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在麦吾丽旦的鼓励与帮助下,麦尔哈巴今年又成功考上了大专,并通过了普通话等级考试。

    如今,麦吾丽旦只要路过村民家门口,乡亲就会喊着她的名字热情地打招呼,还会从口袋里拿出刚摘回来的红枣,用袖子擦一擦送给她吃。她吃在嘴里、暖在心里,感受到了一份没有距离的亲热与信任。

    金秋十月,走进托万巴格勒格村,一排排的温室大棚迎风而立,大棚内朵朵香菇长势正旺,10万株香菇已进入成熟采摘期。

    新一轮“访惠聚”驻村工作的任务,是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助脱贫的乡亲过上更好的生活。麦吾丽旦和工作队以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商圈发展为基础进行谋划,不断提升产业“造血”能力。

    她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村里2014年以来脱贫攻坚相关档案资料的汇总收集工作,整理归档800余件。那段时间,她几乎天天忙到凌晨两三点。

    摸排走访,她是“主攻手”,她深入农户家和田间地头,走访调研,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她的影响下,村民把学习汉语和用手机了解更多信息当成了一种习惯和乐趣。她给乡亲们讲学会普通话的好处、讲便捷通信设备的优势,在潜移默化中带动村民勤劳致富。

    10月1日,在石化V视短视频“西北油田援建阳光幼儿园·带你一秒回到童年”中,麦吾丽旦与孩子们一起庆祝祖国生日快乐……

    “我们的麦吾丽旦就像‘小麦’一样,不畏严寒、勇于越冬、坚韧顽强,以实际行动,为民族团结进步的事业增光添彩。”西北油田派驻托万巴格勒格村的第一书记林江高度评价她。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中国石化西北油田的帮扶工作力争走在前、作表率、当标杆。作为一名‘访惠聚’工作队员,我的责任就是脚踏实地为村民的美好生活加油。”前不久,《揽胜神州》栏目纪录片《逐梦大漠建功勋》在振兴乡村一线拍摄,面对中央媒体的采访,麦吾丽旦在镜头前如是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