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在老油田挖出亿吨级地质储量新油田——记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 “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关键工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2021年11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孙万芹 任厚毅
项目名片 名称: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关键工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完成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主要成效:该项目突破了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工程技术瓶颈,为高含水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引领了高含水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成为水驱老油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撒手锏技术,也让老油田重获新生。 孙万芹 任厚毅 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的老油田,从地下每采出10吨液量,就有9吨多是水。由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牵头完成这一项目,突破了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工程技术瓶颈,为高含水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引领了高含水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让老油田重获新生。 “虽然胜利油田含水率高,但整体采收率只有30%,剩余油的挖掘潜力大。”该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贾庆升说,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剩余油拿到地面上来。 12年前的胜利油田,面临油水关系复杂、非均质加剧、油水井损坏严重等突出矛盾。提高采收率的核心制约因素是采油工程技术,完井技术不能满足高含水、易出砂条件下控水增油需要,注水技术不能满足薄互层、深层细分注水需要,修井技术不能满足复杂井况精准事故诊断及快速低成本修井需要。 2009年,胜利油田开始布局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关键工程技术的创新与研发。该项目共有3项核心技术,其中,选择性堵水防砂一体化完井技术、薄互层和深层高效测调细分注水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井况快速诊断及井下液压修井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以往,胜利油田每年部署调整井、更新井700余口,但投产后含水高、出砂严重。应用选择性堵水防砂一体化完井技术后,局面得到扭转,新井平均含水率降低17.2%,日产油量提高30%。 薄互层油藏就是油层薄、隔层也很薄,有的隔层只有0.5米,就像一张千层饼;深层低渗油藏,温度高、压力高。这都给细分注水提高采收率带来诸多难题。薄互层和深层高效测调细分注水技术解决了“千层饼”油藏和深层油藏的精细、高效注水问题,覆盖注水储量达33亿吨,分注率和层段合格率分别提高14.8和16.2个百分点。 井况快速诊断及井下液压修井技术由电磁/视像联合快速诊断技术和液压修井技术两项技术组成,就像是给油井做了“CT+胃镜”,不仅可以全方位、无盲点快速诊断油井问题,还可以提供修井解决方案,恢复失控储量8290万吨。 该项目在胜利高含水油田累计应用超9万井次,自然递减率由13.6%降至9.37%,增油1546万吨,近3年新增利润58.03亿元。为胜利油田30多亿吨水驱地质储量提高采收率直接贡献1.17个百分点,增加可采储量3715万吨,相当于在老油田挖掘出一个亿吨级地质储量的新油田。 从胜利油田到渤海油田、江汉油田、冀东油田、中原油田、玉门油田……该项目成为高含水油田开发的主导工程技术。 下一步则是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目前智能分层注采技术已进入现场。”贾庆升介绍。在滨2块智能注采示范区,通过集成配套细分注采、堵水调剖、套损井修复等技术,预计5年内增油3.27万吨,实现效益4718万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