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外出打工不如原地就业”

2021年10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罗 爱
16.8K

    □罗 爱

    9月26日一大早,黄华出门前帮女儿背上书包,满脸堆笑拍拍她的头说:“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学习,等放假爸爸就带你去涪陵买漂亮衣服。”

    “太好了,谢谢爸爸。”女儿一脸期待。

    随后,黄华推开家门顺着山坡上行500米,来到江汉石油工程环保技术服务公司西南油基岩屑处理站,开始一天的工作。

    黄华是重庆涪陵焦石镇向阳村村民,有一儿一女。在涪陵页岩气田开发之前,他一直在外打工。2014年,黄华回家探亲,听说家乡大规模开发页岩气,油基岩屑处理站要招操作工人,就寻思能否在家门口上班,这样,不用背井离乡也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孩子。通过应聘,他成为环保技术服务公司的一员。

    黄华工作勤奋努力、为人憨厚朴实,很快就得到了处理站领导的认可,从一线工人成长为生产骨干,还当上了副站长。

    “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收入稳定,生活底气更足了,在外打工真的不如原地就业。”提起现在的生活,黄华感到很幸福。

    “我们在助力气田开发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行本地化用工,这也是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江汉石油工程环保技术服务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夏庆说。

    目前,当地村民有730余人在涪陵页岩气田从事环保、运输、食堂、后勤等工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