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隔离:
将阀门、电气开关等设定在合适的位置,或借助特定的设施使设备停止运转或危险能量和物料不能释放的措施。主要包括电气隔离和机械隔离等方式。
手指口述:
指“手指口述”操作法,如外操人员在操作前,口述操作部位、需要执行的操作,在得到班长或内操确认后再进行实际操作,并反馈操作结果;内、外操独立进行的操作,按自述方式进行。
“135”原则:
指1分钟内应急响应,及时采取能量隔离、切断物料等关键操作动作,确保事态不扩大;3分钟内退守稳态,由班长研判并下达指令,岗位员工3分钟内实施退守稳态操作;5分钟内消气防联动,消气防救援力量于5分钟内到达现场,与属地单位配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事件:
指不构成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或已经发生健康损害、伤害、损失、污染的情况。
三标:
指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现场和标准化岗位。
五个回归:
一种问题溯源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识别“谁来做”,看管理职责是否具体明确;识别“怎么做”,看制度规程是否规范完整;识别“会不会做”,看人员能力是否满足要求;识别“能不能做”,看资源配置是否到位充分;识别“做的如何”,看检查考核是否及时有效。
环境因素:
指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有组织源废气:
通过排气筒进行规则排放的废气,包括有组织源燃料燃烧废气、催化裂化烟气、工艺加热炉烟气、硫黄回收尾气、氧化沥青尾气、催化汽油吸附脱硫(S-Zorb)再生烟气、重整催化剂再生烟气、氧化脱硫醇烟气、火炬烟气等。
无组织源废气:
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废气,包括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排气、污水集输系统排气、污水处理场废气、挥发性有机液体装载作业排气、挥发性有机液体存储排气、装置检维修排气、油气集输系统排气、油田伴生气等。
环境尽职调查:
指企业在投资、收购、并购时,针对标的对象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污染的情况、对环境造成潜在危险的管理措施等,系统评估存在的环境风险和责任,以科学指导投资、收购、并购过渡期间和完成后的环境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化解和降低投资风险。
(以上内容由集团公司安全监管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