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一张报纸十万兵2021年07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这是一台珍藏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内的木制印刷机。它只有一个手提箱大小,30多公斤重,造型小巧、拆卸便捷,一头骡子、一匹马就可以驮走,也被称作“马背上的印刷机”。 1940年至1943年,日军加大对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 深夜里,借着微弱的星光,一支八路军小分队,在山间小路上匆忙行进,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背着分解开的印刷机、铅字等设备,这就是“可移动”的晋察冀日报社。 打游击战,就要频繁转移,可老式印刷机有一吨重,抬着它没法跑山路。报社同志们想尽了办法,多次创新,改造印刷机。把铅印机改造成石印机,重量就减轻了一半,8匹骡子就能驮走一个铅印厂;1943年就变成“马背上的印刷机”,只有30多公斤了,一匹骡子就能背走了。 别看它简陋,只有手提箱那么大,可一旦敌情紧张,这台印刷机很快就能拆成7个部件,最大的也不过5公斤重,甚至可以靠人背着翻山越岭。敌人轰炸时,报社人员可以在山洞里写稿;日军围困时,他们也能躲在老乡家牛圈里排版印刷。只要有相对安宁的24小时,一期日报就可以出炉。 晋察冀日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些都是在晋察冀日报上发表的。这张报纸深受老百姓喜欢,也成为当时根据地广大军民了解八路军政策和根据地战况的主要渠道,被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称赞为“民族的号筒”。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