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把脉问诊为外籍员工提技能、融文化、解难题,十建公司阿曼杜库姆炼油项目行政经理焦淑波
叩开外籍员工心扉2021年05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田元武
●田元武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西下,傍晚时分的阿曼杜库姆炼油项目建设工地从喧嚣趋于平静,一丝丝晚风从海边吹来,下午的热浪也悄然而去。 3个月来,外籍电工穆萨维的心情格外舒畅,这都源自于项目部行政经理焦淑波为他解决了工作生活中的难题。 深入调研,寻找外籍员工的心理“症结” 去年11月,穆萨维作为外籍员工加入到十建公司承建的阿曼杜库姆炼油项目建设团队。语言不通、生活习惯的差异,一连串的不适应让穆萨维感受到工作压力较大,迟迟融入不到项目团队里去,工作效率比较低下。 要尽快让外籍员工适应项目建设环境,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石化的温暖!焦淑波意识到,外籍员工管理需要做更多的心理疏导工作。 去年10月,焦淑波成为十建公司阿曼杜库姆炼油项目的行政经理,在他看来,这个行政经理的职责不仅仅是要做好项目部的后勤保障、人员调配等工作,更要让中外员工高高兴兴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项目部吃、住都没问题,主要是外籍员工在心理上不适应项目的管理,造成了工作效率低,进而感到生活上也不如意。”经过半个月的深入调研,焦淑波找到了外籍员工的心理“症结”。 举办培训,开出外籍员工的心理“良药” 焦淑波先从心理波动较大的外籍员工开始,着力解决他们的各种不适应。他带领中方管理人员积极包容外籍参建员工文化差异,发挥集团公司EAP管理优势,从疫情防控细节着手,积极开展“相互尊重、真情关爱”活动,让中外参建员工感受到中国石化大家庭的温暖。 焦淑波根据以往的海外项目执行经验,编制了外籍员工心理培训教材,每周开展3节心理咨询课,内容涵盖了工作、生活、家庭、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内容。 在心理培训课上,焦淑波打破传统授课方式,采取谈话、讨论、提问解答、视频影像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外籍员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缓解了工作生活中的压力。 凝心聚力,实现外籍员工技能+心理“双提升” 与此同时焦淑波丝毫也不放松外籍员工的专业技能提升,对外籍员工的焊接、起重、电工等技能进行重点培训。 “其实,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他们心中的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进而带动在心理上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心理培训和技能培训都是相通的。”在焦淑波看来,技能水平的提升是消除外籍员工心理压力的“催化剂”。 “技能+心理”是焦淑波为新来外籍员工定制的培训套餐。在半年时间里,先后有120多名外籍员工接受了这种“技能+心理”培训套餐,有超过2/3的外籍员工达到了专业工种作业组长的技术水平,解决外籍员工心理问题280多个,让项目管理团队里充满凝心聚力、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外籍员工技能水平、心理素质的“双提升”,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步伐。 相互关爱,打开外籍员工心灵的“钥匙” “焦经理给我的手机安装了微信,教会了我微信视频,现在每天晚上我都和妻子、孩子视频聊天,再也不想家了,而且自己的电工维修技能得到大幅提高,已可独当一面了。”每天晚饭后,穆萨维总是打开手机和远方的亲人进行视频通话,一起分享工作、生活中的乐趣,工作了一天的疲惫就这样轻轻松松消除了。 现在的穆萨维工作中兢兢业业,精神饱满地完成每一项工作,生活中的他乐于助人,协助项目部对新来的外籍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项目建设的节奏。 1月17日,焦淑波荣获阿曼中资企业协会颁发的“抗疫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在阿曼,我们没有被疫情吓倒,在中国石化的工地上,我们是最安全的。”外籍员工们纷纷表达了对中国石化的信任和尊重。 “海外员工队伍只有长期保持稳定,项目施工进度才会安全、优质、高效推进,现在杜库姆炼油项目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项目建设形象日新月异。”焦淑波就像一把打开外籍员工心灵的钥匙,让外籍员工在中国石化承建的项目工地上感受到了企业的尊重和关爱。 焦淑波(右)与外籍员工成了知心朋友。 李 祥 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