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天津接收站累计接卸液化天然气300船自2018年2月6日首船接卸以来,该站连续安全平稳运行1199天,累计接卸LNG1981万吨。其中2020年接卸LNG764万吨,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1%2021年05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5月20日,戈尔兰北极号LNG船满载6万吨液化天然气,平稳靠泊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码头。图为接卸中的一期码头和建设中的二期码头现场。王 军 摄 ●刘文婷 郑清鑫 盖 帅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将增加自主减排贡献,力争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供应中的占比将逐年增高,未来天然气稳定供应将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 天然气分公司天津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以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为核心,深入挖潜,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公司高质量跨越式稳定发展。 5月20日,来自安哥拉索约的LNG船戈尔兰北极号(Golar Arctic)顺利靠泊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这是天津LNG接收站接卸的第300船,创国内LNG接收站累计接卸300船最短时间纪录。 稳定能源供应,打造能源供给新格局 2020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281亿立方米,其中国产1925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41%,LNG进口6709.56万吨,占进口总量的66%。LNG接收站在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20年,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累计接卸LNG764万吨,居全国在运接收站前列,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1%,为打造中国石化能源供应新格局、稳定国家能源供应作出应有贡献。自2018年2月6日首船接卸以来,天津LNG接收站连续安全平稳运行1199天,累计接卸LNG1981万吨。 天津LNG接收站自投产以来,以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为核心,坚持挖潜增效、接卸效率不断提升。从2018年2月6日接卸第一船到2019年8月20日接卸第100船,用时560天,从接卸第100船到2020年7月5日接卸第200船,用时缩短至320天,从接卸第200船到接卸第300船,用时仅318天。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基本保持3天一船的接卸频次。 坚守“海上国门”,科学严谨保生产 天津LNG接收站持续高效运行得益于接收站科学严谨的生产组织。打造精细化生产调度体系,确保船舶计划和外输计划匹配良好,保证生产平稳;锻造高水平操作队伍,保障船舶接卸安全、工艺切换平稳、外输计划执行精准;历练高精尖设备维护保障队伍,以完善的日常维护体系提升设备完整性、可靠性,进而保证生产运行的平稳。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天津LNG接收站坚持防疫、生产两不误,做好安全防护,坚守“海上国门”,2020年10月,接船人员疫苗接种率达100%,目前公司所有运行人员疫苗接种率达84%。 天津LNG接收站在做好现阶段能源供应的同时,立足长远发展,着力打造“海河工匠”人才培训、智慧生态站场建设和超千万吨级接收站三张名片,以人才培养带动企业发展,以智慧生态场站提升企业品质,以超千万吨级接收站建设提升整体能源供应能力。 全力推进扩建,将建成国内首个双码头运行接收站 目前,天津LNG接收站正在全力推进二期工程,二期工程的码头部分已于4月20日开始分部交接、开展上部安装,计划于11月底投入运营,届时天津LNG接收站将成为国内首个双码头运行的接收站,码头接卸能力可达1080万吨,成为国内首个超千万吨级LNG接收站。 2023年,二期工程的储罐投产后,天津LNG接收站能源供应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年输气能力将达到136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