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齐鲁石化党委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部经理 慕常强

小网格推动大融合

2021年05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滕爱华 王永军
16.8K

    “谋篇布局要有大视野,推动工作要抓实小细节、密织小网格”,作为齐鲁石化副总经济师、党委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部经理,慕常强经常这样说。

    他从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使组织结构更加精炼、人才队伍更加精干;他致力于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密织小网格、抓实硬措施,实现了企业党建和行政工作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他分层级、全覆盖强化员工培训,为建设一流炼化企业提供了人才保障。2020年,慕常强荣获“中国石化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滕爱华 王永军

    “党委科学决策、领导职责明确、基层密织网格”,说起齐鲁石化党委在集团公司党建考核中连续7年获A档的原因,齐鲁石化党委组织部部长慕常强一语道破玄机。

    如何将全面从严治党与推动企业发展有机融合?慕常强在协助党委抓好顶层设计、科学决策的同时,从制度、责任、计划、考核、验证五个维度,构建党建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了《二级单位党委、党支部坚守“四条底线”的措施清单》,纵向强化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横向压实党员干部“一岗双责”、机关专业党建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贯通、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慕常强曾任车间主任、厂长等职务,有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他积极探索把党建嵌入从严管理、安全环保、经营创效重点工作,健全完善了“党建+三基”“党建+安环”“党建+效益”“党建+创新”工作体系,大力推行党小组带班组,通过“支部委员+党小组”、党员“1+N”联系群众等措施,在企业管理终端织密了党建小网格。

    在2020年攻坚创效行动中,齐鲁石化各级党组织聚焦瓶颈、靶向攻坚,全体党员坚守岗位、履职尽责,认真践行“五带头”,取得了疫情防控和攻坚创效的双战双胜。

    日常工作中,各基层党支部广泛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主题实践,“党员示范岗创建”“我为党旗添光彩、绿企创建当先锋”等主题党日活动,每个党员都有考核指标,党员作用发挥好不好,每月的党员量化积分考核见分晓,一系列措施使小网格真正推动了大融合。

    上任伊始,老国企普遍存在的机构臃肿、人员冗余、干部队伍老化的问题,也曾深深困扰着慕常强。但面对困境,他没有单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从干部队伍有序接续、激发人力资源活力出发,统筹谋划。

    在党政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慕常强创新思维,打破厂际管理围墙,瘦身健体,在齐鲁石化精简中层机构30.2%、基层机构36.7%,优化整合岗位872个;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通过“先进后出”、“加长板凳”、先任职再晋级等措施,大力选拔启用业绩优异、素质全面的年轻干部,公司选人用人工作满意率连续三年实现100%。如今,齐鲁石化后备干部中,80后占了一半,为企业长远发展积蓄了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后备力量。

    为盘活人力资源,他创造性地提出“走出齐鲁优化配置”的思路。

    过去,离开父母妻儿到外部市场闯荡,齐鲁石化人连想都不敢想。面对员工思想上的纠结、态度上的犹豫,慕常强积极做工作,讲清形势、讲透政策、讲明得失。观念一变天地宽,如今,齐鲁石化人纷纷走出“炼化围墙”,近到青岛、东营,远赴海南、浙江、四川、天津、广西,1100多名齐鲁石化员工靠过硬的作风、精湛的业务树立了“齐鲁铁军”形象,既支持兄弟企业发展,又盘活人力资源,每年增收创效超过1亿元。

    “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机构优化、人员精减、岗位整合等一系列改革将前功尽弃”。近几年,慕常强和他的同事一直致力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创新型、精英型专业人才队伍,知识型、工匠型技能人才队伍。

    在干部培训上,他持续加大机关和基层、基层之间、党群和行政领导干部双向交流力度,选派优秀青年骨干赴高等院校研修学习。集中开展科级干部、业务骨干两个“百人培训计划”,每年优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担任团队或技术负责人,瞄准企业发展需求和科技瓶颈难题,开展跨学科创新攻关。在全员培训上,采取“齐鲁学堂+视频教学+个人自学”的模式,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及岗位练兵考试,按照推进双向融合提升培训质量的要求,做到业务培训讲党建、党建培训讲安全环保,实现了党建知识与业务培训的深度融合。

    此外,他还扎实推动“培训服务进班组”“一人一策、菜单式培训”“一岗精、二岗通、三岗会星级培训”。“通过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干部员工队伍,从而实现‘装置增、人员减、效益升、发展快’的目标。”慕常强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