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21年05月2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姚青敏
16.8K

    姚青敏

    沉重的行李箱,被母亲塞满了达州特产,瓶瓶罐罐的食物几乎要把一个32寸箱子撑到变形。中原油田文卫采油厂的董晓菲把它从四川达州到河南鹤壁的高铁上卸下,连拖带拉一步步向高铁站的出口走去。刚从新疆回来休假的父亲,早早守候在高铁站的出口,正伸长脖子向里张望。虽然戴着口罩,但远远地都认出了对方。

    “已接到,放心吧!”董晓菲和父亲董大成几乎同时在家庭微信群里报了一个平安。正在清溪储气库现场分析录井数据的母亲李艳玲简单地回了个笑脸,就继续手中的工作。

    参加工作以来第一个五一小长假就这样在奔波与匆忙中结束了,虽然有些疲惫,但董晓菲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快乐。在普光,她见到了半年没见的母亲,第一次看到了金灿灿的高纯度硫黄,第一次背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第一次看到了母亲所在的录井队伍在清溪储气库现场工作的场面,和她正在参与的卫11储气库建设一样,都是挂图作战,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2020年8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勘探专业的董晓菲,选择了中原油田。这个地地道道的“油三代”,回到了生她养她的中原。经过短暂的三个月安全培训、轮岗实习,到正式选择单位时,董晓菲一家三代汇聚一堂,召开了重要会议。

    “独生女娃,别走远,就在咱们中原油田基地附近选择个单位吧”。70岁的外婆,婚后从老家陕西,跟随当兵的外公,从军营到大庆油田,从大庆到江汉,再到中原油田参加会战,拖家带口辗转奔波了大半辈子,很希望唯一的外孙女不再受奔波之苦。

    “要学以致用,你的专业适合哪个单位就选择哪个,其他因素少考虑。”在中原油田从事录井技术工作的母亲,深知专业对口的工作,无论对单位还是个人发展是何等的重要。

    经过一家人的商讨,董晓菲最终选择了中原油田文卫采油厂,这个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的偏远之地,也是她外公从江汉油田到中原油田会战的第一个落脚点。

    入冬以来一滴雪都没飘落的中原,天气干冷。去单位报到时是2020年12月初,报到这天,76岁的外公坚持要送董晓菲到单位,顺便也看看这个他战斗了18年的地方。“牢记初心使命,奋力打造一流高效开发红旗采油厂”。一进厂区大门,那条横亘在主干道上的巨大横幅,充满着勃勃生机与活力。干净整洁的公寓,床品洗漱用品一应俱全;办公室窗明几净,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用品样样都有。

    “为加快卫11储气库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单位要成立专项工作组,有参加意向的技术人员报名,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均可能在岗位上度过。”2月10日,大年二十九,单位工作群里发的一条消息,打破了节前轻松的气氛。

    “越是重大项目越锻炼人,越能学到技术,能参与其中是一件幸运而光荣的事情”。刚参加工作不到三个月,自己报名不?董晓菲正在犹豫和忐忑之时,正在新疆带领队伍打井的父亲发来的一条微信语音,仿佛给董晓菲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当时正在内蒙古录井现场的母亲,听到消息后,也建议董晓菲报名参战。

    于是,这个生于1998年的年轻人在工作的第一个年头,就幸运地参与了国家能源重大项目建设。一如第一批加入中原油田会战的外公,第一批走出中原外闯市场的父亲和母亲,她也成了大学同班同学里,最早参与国家能源重大项目建设的人。

    卫11储气库建设,涉及的封井数量达87口,董晓菲主要负责这87口油水井的井位图、连通图、水淹图、油藏结构图、大事纪要等基础资料的搜集和归纳。在这87口井中,有几口老井,曾因划拨转交给不同的单位和部门管理,造成一些资料的缺失或不连续,需要到兄弟单位寻找查阅。春节期间,董晓菲连续六天吃住在单位,白天在七个单位之间来回奔波无数次,夜晚就在办公室内对找回的资料进行复印、梳理、归档,将缺失的49项资料一项项找到,为编写封井地质方案的技术人员节省了宝贵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三天完成。

    一个春节,一家三口分居三地,每天都在紧张忙碌中度过。虽然上班的地方距离油田基地外婆的家不足百里,董晓菲却仅陪老人过了个除夕。“工作要紧,趁年轻多干活儿,多出成绩。”从董晓菲记事起,外婆这句话就常常萦绕耳边。在家人的互相鼓励和支持下,一家三代优良传统代代传承。荣立一等功的外公,成长为钻井平台经理的父亲,成为录井专家的母亲,都是董晓菲的榜样。

    五月的巴山,层峦叠嶂、细雨霏霏。董晓菲订好车票入川,看望仍战斗在清溪储气库的母亲。晚饭后,董晓菲和母亲手牵手,走在灯火辉煌的达州基地文化广场,她向母亲诉说着参加工作以来,自己的付出、收获和快乐。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不远处的公寓里,飘来了一首熟悉的歌,歌声悠扬入耳,歌词动听入心。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