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高继峰 登攀无止境2021年04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 慧 张 磊
10年前,他是一名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生 10年后,他是天然气深度处理关键技术带头人 他用10年的拼搏填平专业之间的巨大沟壑 他用10年的坚持在新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的姓名透露出他的使命 向着天然气深度处理事业的高峰 他将“不断登攀,永不止步” 李 慧 张 磊 2012年,他还是对油气田地面工程一无所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生。 2021年,他已是中国石化天然气深度处理领域的关键技术带头人。 他就是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设计公司首席专家、天然气技术中心主任高继峰,10年来,他翻越专业壁垒,朝着天然气处理技术的高峰登攀不息。 “就像卖电脑和做软件之间的差别,看似都和电脑相关,但实则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为了跨进新领域,高继峰不仅用所有业余时间“恶补”理论知识,而且一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就申请到普光气田集气站现场实习。跟班实习时,他“眼里永远都有活儿”,不惜力的作风让当班师傅愿意主动给他讲更多生产细节知识。 但是专业之间的沟壑没有那么容易填平。去普光气田后不久,高继峰代表公司给相关领导汇报一项关于不溶性硫黄的生产工艺项目时,说错了一个相变温度,被专家当场指出,他当时觉得非常尴尬,这次经历让他更“下了狠心”去学习。 别人讨论问题时,他在听;别人工作时,他在看;人家有点空闲,他抓紧去问;白天随时在笔记本上记下所有价值的工艺参数;晚上回忆白天的收获,整理所得与问题……利用6月到8月高温期站场检修机会,他反复研究采气井口、节流装置、汇管、加热炉、分离器、外输管线,只要是涉及集输系统的装备与工艺都不放过。 终于,高继峰成功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了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系统的工艺技术,并顺利完成“十二五”重大专项中关于集输系统工艺优化的专题。经过技术攻关,他创新建立了高含硫集输系统缓蚀剂时效性评价体系,降低普光气田集输系统腐蚀控制成本400万元/年,提高管道输气量1000万立方米/年,直接经济效益1500万元/年。 2014年,完成博士后课题任务后,高继峰决定留在中原设计公司。“想在天然气处理技术上做点事情。”高继峰决心向天然气处理技术这座“高山”继续攀登。 我国大型乙烷裂解乙烯项目建设绝大多数采用进口乙烷作为原料,存在资源、运输、效益等方面的风险,而大牛地气田天然气中乙烷含量丰富,尚未被回收利用。在这一背景下,高继峰带领团队着手开发天然气高效乙烷回收专有技术。 高继峰多次深入现场,查阅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反复试验、调整、完善。他始终秉持“一定能找到方法”的信念和“一切冲在前”的作风,一直鼓舞着整个团队。最终,他们创新形成3项乙烷高效回收专有技术,实现乙烷理论回收率99%,并在大牛地气田成功应用。 一寸寸攀登,一点点征服。这些年,他独立或作为负责人承担了16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局级科研项目,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作为第一著作权人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使中原设计公司成为中国石化唯一掌握全系列LNG生产工艺技术的设计单位,具有多项大型工程业绩,形成了包含天然气集输、净化、长输、LNG工厂及储备站工程、地下储气库工程、深加工利用的天然气全产业技术链。 “科技创新无止境,在我国天然气大发展的当下,我将带领我的团队瞄准天然气领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攻关。”高继峰说,“面对未来,我们将不断登攀,永不止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