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从更多维度
2021年03月0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肖 乾
肖 乾 据报道,2020年齐鲁石化在受到疫情影响、炼油区域检修的情况下,生产经营 指标全线飘红,14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创出逆势上扬的超常效益。 对企业而言,正常环境和条件下投入产出,创造应有的效益并不难,难的是在不利条件居多、困难压力集中的情况下打破常规,挑战极限,取得现实条件下难以取得的超常效益。 创造超常效益首先是对思维方式的挑战与考验。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持思维的灵动与创新,辩证看待不利因素,危中见机,以更宽视野、从更多维度寻找创效空间,才能为创造超常效益提供方向路径,让创造超常效益成为可能。 非常之事有待非常之举。创造超常效益需要超越常规的办法和举措。针对多口“年老”气井产量递减问题,涪陵页岩气田自去年开始改变采气生产方式,变持续开采为间歇开采,通过精准把控开关井时机,让老井产量反弹回升。这说明方法创新能充分释放创效潜能,收到显著效果。 提质增效稳增长很多时候需要“跳起来摘桃子”。特别是当今,石化企业应尽快提升在复杂形势和条件下的应变能力、创效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超常规的勇气、措施,克服困难不利,创造超常效益,为世界领先发展方略的实施提供效益支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