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大而美”法案引发美国能源行业震荡美国参众两院近期通过的“大而美”法案大幅削减了新能源支持政策,并强化化石能源开发。美国清洁能源协会测算显示,2025年~2030年美国新能源投资将因此减少2400亿美元2025年07月1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赵 华
●赵 华 全球能源竞争格局正加速分化。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5年,太阳能与风能将成为全球前两大电力来源。与之呼应,《纽约时报》7月2日报道称,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发展迅猛,2024年新增风能与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总和,并持有超过半数的全球清洁能源专利(约70万项)。而美国则推动日本和韩国投资建设亚洲天然气项目,通用汽车更是取消了纽约电动汽车工厂计划,转而投入8.88亿美元生产V8汽油发动机。在此背景下,美国参众两院近期通过的“大而美”法案,因大幅逆转新能源政策、力推化石能源发展,将引发能源行业深层震荡与国际格局重塑,实际成效能否达到“大而美”预期,前景存疑。 “大而美”法案的能源政策重构 “大而美”法案的核心条款对能源行业实施了差异化干预,终止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抵免政策,并取消家用太阳能电池板安装、节能住宅改造等清洁能源补贴,同时要求风能与太阳能项目按占地面积缴纳年租金。美国清洁能源协会测算显示,仅租金条款就将使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增加17%,如果叠加补贴取消政策,预计2025年~2030年美国新能源投资将减少2400亿美元。 与新能源“降温”形成对比的是,“大而美”法案为化石能源开辟了绿色通道:允许新增3.2万处油气钻探点,将页岩气开发审批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6个月,并对煤炭企业实施“阶梯退税”政策,即年产量超过500万吨的煤矿可获得每吨12美元的税收返还。美国石油协会执行副总裁阿曼达·埃弗索尔表示,这些措施将巩固美国油气净出口国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该法案第178条纳入了能源盟友强制采购机制,要求韩国、日本等亚洲盟友每年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LNG)不得低于其消费总量的40%,违反条款的国家将面临相当于进口额15%的惩罚性关税。 此外,在化石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而美”法案还批准了127亿美元专项资金,用于扩建跨州输油管道。与此同时,该法案还取消了奥巴马政府此前设立的“北极海域钻探禁令”,允许能源企业在阿拉斯加北坡开展油气勘探。此举被环保组织称为“对全球气候的公然挑衅”。 从特斯拉股价暴跌到供应链收缩 “大而美”法案通过当日,特斯拉股价暴跌5.1%,市值蒸发约420亿美元。这一跌幅源于补贴退坡推高终端售价,以Model3后轮驱动版为例,取消税收抵免后,美国售价升至4.69万美元,较中国同款车型价格高46.5%。特斯拉美国工厂工会代表透露,弗里蒙特工厂已暂停第4条生产线扩建计划,原计划招聘的电池工程师岗位也已冻结。 冲击还蔓延至整个清洁能源产业链。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数据显示,二季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环比下降22%;加利福尼亚州最大光伏企业SunPower宣布关闭亚利桑那州组件工厂、裁员1800人。 另外,“大而美”法案取消关键矿物本土化补贴的影响更深远。一季度,美国锂电池原料进口数据显示,62%来自中国,同比上升了9个百分点。美国商务部统计,截至6月,美国有3家锂盐加工厂,产能仅可满足国内12%的需求,其余依赖从中国、澳大利亚进口。这种供应链依赖导致美国电动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如福特电动皮卡的电池成本比中国同类型车高37%。 化石能源的政策红利与现实困境 “大而美”法案虽然放宽了阿巴拉契亚矿区的开采限制,但上半年煤电装机容量占比降至19%,是1975年以来最低。美国最大煤炭企业皮博迪能源公司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11%。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格伦·布尔表示:“虽然获得税收优惠,但公用事业公司转向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的趋势未改,预计明年煤炭消费将再下降7%。”值得关注的是,该法案取消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研发补贴,导致美国碳捕集项目数量从2024年的43个缩减至2025年的29个,直接影响了化石能源的低碳转型进程。 此外,虽然一季度美国LNG出口量达到1220万吨/月的历史峰值,但亚洲市场份额正被卡塔尔、俄罗斯挤压。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显示,4月日本进口美国LNG占比降至38%,首次跌破40%“大而美”法案设定的“红线”,而从俄罗斯进口LNG的占比升至27%。韩国情况也类似,上半年从美国进口LNG占比为39.2%。韩国产业资源部官员表示,“如果美国继续提高LNG价格,将不得不寻求多元化供应”。 从发明先驱到制造追随者 美国曾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占据绝对先机:1954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首块实用的硅光伏电池,1973年埃克森美孚研发出首块锂电池,1979年白宫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1980年世界首个大型风电场在新罕布什尔州投运,2009年奥巴马政府向特斯拉提供了4.56亿美元贷款助其突破电池技术瓶颈。但2011年太阳能创新企业Solyndra破产成为政策转折点,此后美国国会连续8年冻结了新能源研发预算,导致美国在关键技术产业化方面逐渐落后。 而中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则持续增加,2003年~2025年为清洁能源领域提供超过1.3万亿美元补贴。2008年美国多晶硅产量占全球48%,2025年中国这一份额已超过90%。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等中国企业拥有的电池与光伏专利数量分别是美国同行的3.2倍和2.7倍。美国太阳能制造商协会执行董事迈克尔·卡尔坦言:“我们发明了技术,却在制造能力上输给了对手,2021年~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是美国的7倍,集群制造模式使其组件成本比美国低43%。” 另外,在核能领域,美国的技术主导权也在流失。中国目前在建核反应堆接近全球其他国家在建总量,且已在钍基熔盐堆等下一代核电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而美国2016年以来未新增任何核反应堆。西屋电气2025年宣布退出欧洲核电市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福伊特承认:“中国在核电成本控制与建设效率上已全面领先,而我们的竞争力则持续下滑。” 未来能源格局的变量与争议 “大而美”法案引发了学界争议。支持派以胡佛研究所研究员罗伯特·布拉德利为代表,他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美国拥有全球13%的石油储量与25%的天然气储量,充分开发化石能源可以创造300万个就业岗位,保障能源安全。”但反对派指出,国际能源署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如果全球要实现控制气温升幅在1.5摄氏度内的目标,2030年后需要停止所有化石能源新增投资,美国当前政策与全球减排趋势背道而驰。 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也成为关键变量。今年4月,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核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能源部前首席科学家史蒂文表示:“如果中国在核聚变商业化领域领先,将彻底改写能源规则,美国必须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 此外,美国复杂的政治博弈也可能改变当前的能源政策走向,11月的中期选举将成为影响能源政策的重要契机。目前,民主党已将“气候政策失败”作为主要竞选议题,试图争取更多支持。民调数据显示,62%的年轻选民认为政府应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如果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夺回参议院控制权,“大而美”法案偏向化石能源的补贴条款可能被修订,美国能源政策将迎来重大转向,重新回归到对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扶持上。 “大而美”法案正面临美国新能源产能萎缩、技术优势流失与全球低碳转型的多重挑战。当中国以每年超过10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重塑能源体系时,美国的“路径依赖”使其在专利占比、产业竞争力与国际话语权方面逐渐落后。这场能源竞赛的本质,是发展模式与全球治理权的深层博弈,美国能否扭转“大而不美”的政策困局,将直接影响全球能源格局的走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