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大有可为

2025年04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彦青 周兴海
16.8K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彦青 周兴海

    近年来,海域新增油气储量在全球新增常规油气储量的占比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新增常规油气总储量为12.6亿吨,其中,海域占比80%。海域勘探已成为全球油气储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和国内外石油公司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中国石化海域油气勘探在多地区多领域屡获突破,储产量迅猛增长。但在获得喜人成绩的同时,应清醒地看到海域油气勘探开发还有很多需要攻克的难关。

    第一,海域资源接替不足。中国石化深海勘探开发呈现“有效探矿面积小、低品位矿区占比高”的特点。因此,要把握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强化战略选区动态评价,跟踪评价退减区块动态,全方位多维度拓展勘探新阵地;盘活低勘探程度自营区,尽早实现战略突破;充分结合勘探实践,力争在增储有利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关键理论技术仍需提升。目前我国海域油气勘探主要还是针对浅水领域,需要构建相应的海域勘探地质理论与地球物理技术体系。应聚焦制约海域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技术,不断强化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进一步深化区带评价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加强深层致密砂岩与潜山储层精细预测、高温高压成藏机理与深层“甜点”含油气性预测技术研究;加快OBN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第三,工程工艺装备全面支撑难度较大。当前,自主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尚未实现装备全面国产化。国际海洋油气工程技术正加快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海洋装备正在向大型化、多功能方向发展,生产设施正在由水面向水下发展,工艺技术正在向高效、高可靠性发展。为保障海域油气勘探向双深、双高领域可持续拓展,应加快推进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攻关和装备升级。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