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石化机械坚持走“核心技术+关键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发力油气和新能源装备研发,持续拓展国内外高端市场
硬核“智造力”铸就高端利器2025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刘锦妍 卢 鹏
本报记者 刘锦妍 卢 鹏 4月的武汉,春意盎然。记者走进石化机械,在中国石化压缩机国产化制造基地、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固压装备制造基地,近距离了解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过程,感受油气和新能源装备研发“大国智造”的魅力。在现场,石化机械三机分公司机加工车间的技术员李俊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些零部件通过精密组合,能华丽变身为储气库的动力“心脏”。 石化机械是中国石化唯一的油气装备研发、制造与专业技术服务中心。该公司锚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方向,坚持走“核心技术+关键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为石化产业发展提供硬核高端利器,以“大国智造”筑牢“大国重业”。 走进压缩机国产化制造基地,记者看到像领取手机充电宝一样方便的智能数控刀具柜、3D打印自动化塑性零件加工线、几乎实现“零人工”的智能化立体仓库……便捷、高效、科技感贯穿于天然气压缩机数智化生产线的每个环节。 据现场人员介绍,目前,石化机械具备年产大型压缩机50台(套)、中小型压缩机150台(套)的生产能力。以前机体加工线需要20名员工,现在只需要3名员工就能保证正常运转。 一块铸铁毛坯进去,一个气缸成品出来——这是数控加工与全自动生产线上的日常,搭载了石化机械自主研制的SOFElink智能控制系统,还能实现压缩机生产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监测与管理。 “筑牢制造业根基,要依靠核心技术突破,关键在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石化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峻乔说。近年来,石化机械深耕页岩油气开发、深地工程、天然气等装备领域,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 全电动压裂装备助力油气绿色勘探开发,海洋深水电动固井装备、船用压裂装备挺进深海,高抗硫天然气压缩机打破技术垄断,在普光气田为国增气……石化机械从亦步亦趋的跟跑者,到引领行业的先锋,为保障能源供应注入磅礴动能。 来到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厂区内一套氢能沙盘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模型集合了氢能的制取、储存、运输、加注4个环节,清晰呈现从制氢区到加氢站的整个流程,展示了氢能“制储运加”一体化解决方案。 氢能产业前景广阔,但装备研制有难度。记者在现场看到了正在组装的加氢站核心设备——氢气压缩机。现场人员介绍,他们正根据不同氢能应用场景需求,持续攻关液驱式和隔膜式氢气压缩机。 石化机械凭借30多年的压缩机研制经验,聚焦进口件替代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在液驱式氢气压缩机开发上,攻克了大流量低冲击电液控制、高压无油动密封、宽工况气阀设计等技术,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加氢站用90兆帕液驱式氢气压缩机,完成极限工况性能试验,装备稳定可靠。 在氢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石化机械已获得超过50项相关专利,为华东、华南、华北、华西、华中等地区的客户提供高品质氢能装备及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级氢走廊和汉宜高速氢走廊建设,支持京津冀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高纯氢气供应需求;协助在武汉建成2座加氢站,其中1座被列为示范站,成为国内同时具备制氢、加氢装备研制能力的少数企业之一。 从服务油气勘探开发到进入氢能产业赛道,从为“深地一号”提供“功勋钻头”、万米修井机到为酸性气田开发提供国产化高抗硫压缩机……石化机械凭借卓越的产品、领先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持续拓展国内外高端市场,以“大国智造”不断谱写石油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