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海上钻井平台实现稳性计算“秒级响应”2025年04月1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 涵 宋志鹏
本报记者 杨 涵 通讯员 宋志鹏 4月11日,一项技术革新正在上海海洋石油局勘探八号钻井平台中央控制室上演:在电脑屏幕前,海事工程师高桂阳轻点鼠标,设定作业工况参数,耗时不到10秒,就完成了对这座重逾2.3万吨钻井平台的拖航稳性计算。这项由平台工程师自主创新的中央控制系统数据传输技术,历时1个月的实战检验,将海上钻井平台稳性计算速率推向了新高度。 “要想保证这座海上‘巨无霸’平稳,在拖航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漂浮稳性,通过模拟软件来计算平台稳性非常重要。”高桂阳解释,“若平台稳性不达标,可能会导致平台拖航期间吃水不平衡,进而威胁到平台船体和作业人员安全。” 以往稳性计算方式相当烦琐,堪称平台海事工程师的“脑力马拉松”:工程师需在使用办公电脑计算的同时,对照另一台电脑的中央控制系统,在两台设备间反复切换,逐一核对平台34个压载舱、4个生活水舱、4个燃油舱及其他舱室的重量、重心等百余组数据,并将它们全部手动录入到稳性计算软件中。这一过程至少耗时15分钟。由于平台舱室重量和重心数据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若遇到避风避台等特殊工况,一天内就需要对不同载荷状况下的平台进行近10次的稳性计算校核,不仅劳神费力,还容易出错,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平台使用的中央控制系统由第三方公司开发,虽然能够从中央控制系统中获取平台压载舱液位数据,但系统并未与稳性计算软件建立通信,因此稳性计算软件无法获取船体各舱室液位数据,进而无法实时自动计算稳性,只能进行人工操作。如果需要完善该系统,就得让厂家重新添加通信模块硬件和组态,相关费用高达30万元。关键功能被硬生生地“卡了脖子”,电子工程师孙严平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有一次,在检修机舱设备时,孙严平意外发现破解数据壁垒的金钥匙:设备接线盒旁蛰伏着一套已经布线完成的冗余线缆,是在平台设备安装之初用于保障电子设备稳定运行的备用线缆。这让孙严平眼前一亮,大胆提出构想:能否利用这套线缆将各舱室重量、重心等数据,转换为稳性计算软件需要的信号,并发送到对应通信模块中,经过处理后用于稳性计算呢? 为激活这条沉睡的“信息高速公路”,孙严平晚上在办公室查看图纸资料、编辑数据程序,白天前往现场逐一梳理线缆“神经脉络”。经过30多个昼夜的奋战,他成功构建出全新的数据传输链路,采用各类专业硬件通信模块加以配置,最终实现了舱室重量、重心等关键参数与稳性计算软件之间的数据传输,总体花费控制在5000元以内。 如今,这套中央控制系统展现了出色的运算能力:每0.5秒读取并刷新一次舱室数据,每分钟能完成120次模拟运算。按勘探八号每年作业天数320天、平均每天3次的稳性计算频率计算,这套新系统全年累计可节省240小时的宝贵工期。 平台经理王冠杰感慨道:“过去马拉松式的平台稳性计算操作,如今在工作间隙就能轻松完成,既解放了人力,又提高了安全系数,一举多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