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万绪新 为时代作答

万绪新发明的铵盐强抑制泥浆体系沿用30年;高价盐钻井液技术创效2.3亿元;攻关页岩油开发,三年走完北美十年技术迭代之路,推动“东方页岩革命”实现战略突破;创造并升级难动用储量合作开发模式,让老油田焕发“第二春”。
2025年04月1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丁剑北 张 玉
16.8K

万绪新,196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就职于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荣获中国石化油气勘探重大突破一等奖、油气发现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丁剑北  张 玉

    在37年的石油工程职业生涯中,从推进石油行业废液不落地到探索中国页岩油商业化开发之路,每一次时代需要什么、祖国召唤什么,万绪新就通过技术抓住什么、求索什么。为时代作答,他找到的“答案”,总能在石油行业掀起一场“革命”。

    1988年,万绪新进入钻井一线工作。彼时,传统钻井液技术还是高排放、打不快、成井难。这让万绪新深受触动,从那时起他便励志创新。

    二十年磨一剑。2009年,万绪新以粘土胶体化学为基础,打破传统教科书理论,创新发明高价盐钻井液技术,一举破解强敏感地层水化分散造浆等诸多难题,使胜利油田每年减少废液排放50万立方米,直接创效2.3亿元,实现了石油钻井液行业革命。

    2017年,集团公司要求将难动用储量“管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联合胜利油田进行难动用储量(技术难度大、开发成本高)合作开发,万绪新受邀挂帅。

    万绪新打破常规,聚焦埋藏深、品位低、施工难、成本高等世界级难题,大力推行“地质工程一体化”,对区块开发方案进行整体研究和优化,将开发技术进行集约集成。2017年,三个试点区块相继报捷,钻井周期减少一半,工程投资节约四分之一,工程与油藏地质高度融合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应运而生。2018年,胜利油田将232个区块6.6亿吨难动用储量一次性释放。7年来,双方合作动用储量2.16亿吨、新建产能326万吨、产油500万吨。

    胜利油田的出路找到了,万绪新把目光又投向整个上游。他先后总结形成了难动用开发1.0、2.0、3.0三种合作模式,并推广至西北油田、江汉油田,被集团公司党组领导赞为“石油工程管理的革命”。

    近年来,页岩油开发成为国家战略,但胜利页岩油面临“低、深、厚、高、碎”的世界级地质难题,被行业评价为“不具备开采性”。

    万绪新又一次听到时代召唤,要为国家页岩油开发找“答案”。

    他带领胜利石油工程团队迭代提升一体化轨迹控制等十大技术体系,使胜利页岩油机械钻速一快再快,钻井周期由2021年的133天不断缩短:2022年48天,2023年29.5天,2024年17.7天。工程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页岩油开发一流水平,屡次刷新国内单井日产最高纪录。

    短短三年,万绪新走完了北美页岩油十年走过的技术迭代之路,连续三次收到集团公司贺信,推动“东方页岩革命”实现战略突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