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小波动不改大趋势 坚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2025年03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程 强
□本报记者 程 强 近日,有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经历环比五连跌、到了41.5%的消息引发行业关注。本报记者综合分析认为,大可不必纠结一时的变化,要站在全局高度看清大方向的基础上谋划当下和未来的举措。 首先,多数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岁末年初下滑是季节性因素导致。有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国内不同机构统计范围和数据来源不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乘联分会)主要统计乘用车领域,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是新能源乘用车在狭义乘用车零售量中的占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的统计范围包括所有类型汽车,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是新能源汽车在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等整个汽车市场销量中的占比。本报记者依据WAYS(威尔森)公布的数据制作了一张近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狭义乘用车销量中的占比)变化图,很清晰地显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岁末年初季节性下滑的特点,影响因素包括春节消费特点、消费者价格敏感、燃油车产品升级、合资品牌新能源车表现疲软、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预期、个别新能源汽车品牌“暴雷”等。但放在4年的大区间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明显是上升的,且行业普遍看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其次,汽车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个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主要包括能源体系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驱动、消费模式转变、经济社会治理变革、国际合作与竞争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是顺应能源转型大势,引领了汽车消费模式转变,并正在通过以电动和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驱动整个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新能源汽车给传统燃油车带来全面冲击:改变了用户对车机系统的认知和需求,促使传统燃油车重视车机系统升级;新能源汽车企业推出更多更高性价比的车型后,促使传统燃油车价格长期下行;新能源汽车正在把汽车发展成为一个融合了多种功能的复杂移动平台,它是更宽敞舒适的出行移动空间、移动的能源载体、可以与外界和用户交互的智能移动终端,它还可能是用户的另一个家、另一部手机,成为整个生活的延伸。 最后,要立足当下把握机遇为变革中的汽车行业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服务。要把握变革的机遇,力所能及地提供涵盖新能源车辆销售、补能、售后、维保、金融等一系列服务,顺应智能趋势开发更多应用场景和汽车服务生态,以赢得未来主动。更要看到变革中的不变,那就是传统燃油车保有量在我国3.53亿汽车保有量中占比超过90%,仍是绝对主力。同时,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中,纯电动汽车占比下降10.4个百分点至60%,而插电混动汽车销量增长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新动能。另外,不容忽视的是,虽然新能源汽车成为出口“新三样”之一,但2024年传统燃料汽车出口457.4万辆,远高于新能源汽车出口量128.4万辆。因此,要围绕传统燃油车和插电混动汽车这一“基本盘”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服务,如提供更加清洁和动力强劲的油品、更长换油周期的汽车油品、更高的补能效率、更具想象力的解决方案、更有温度的服务等,以站稳当下市场。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