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关税政策冲击北美能源纽带:美国炼油业承压 恐迎燃料涨价潮

针对加拿大能源产品征收10%关税、墨西哥原油征收25%关税的举措,不仅引发两国激烈反应,而且让深度嵌入区域供应链的美国炼油产业出现“阵痛”
2025年03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顾家瑞
16.8K

    ●特约撰稿人 顾家瑞

    美国3月4日生效的关税政策正在重塑北美能源版图,针对加拿大能源产品征收10%关税、墨西哥原油征收25%关税的举措,不仅引发两国激烈反应,而且让深度嵌入区域供应链的美国炼油产业出现“阵痛”。这场关税博弈的蝴蝶效应,正从休斯敦的炼厂蔓延至全美加油站,甚至波及全球能源市场。

    加拿大原油:27%进口量恐难逃“关税劫”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加拿大每日向美国输送440万桶原油,相当于美国炼油系统总需求的27%。加拿大重质含硫原油是美国中西部炼油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他们为此投入了几十亿美元改造设备,专门处理这种高硫、高黏度的原油。

    马拉松石油公司发言人表示:“每桶多交10美元关税,直接吞噬了5%的利润。”行业分析师指出,虽然加拿大原油9成仍会流入美国,但炼油商将被迫做出抉择:要么转嫁成本推动汽油价格上涨,要么寻找替代原油来源并承受更高的物流与加工费用,要么削减产能等待市场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加勒比海管道的扩建计划突然停滞,标志着部分企业已开始布局应急预案。该管道原设计将加拿大原油绕道东海岸供应纽约炼厂,但10%的关税使其经济性存疑。纽约一家炼油企业高管透露:“我们正在评估从挪威进口北海原油的可能性,运输成本每桶将增加4~5美元。”

    墨西哥原油:25%关税或致进口大幅下滑

    相较于加拿大,墨西哥原油受到的冲击将更强烈。美国去年从墨西哥进口原油62.5万桶/日,其中近80%流向墨西哥湾沿岸炼厂加工。墨西哥玛雅原油是含硫量低于0.5%的重油,是炼制柴油和航空煤油的最佳原料,25%的关税相当于每桶原油成本骤增7.5美元,直接击穿原有盈利模型。

    菲利普斯66墨西哥湾炼厂经理表示,“玛雅原油的替代品需要从千里之外的委内瑞拉或中东调运,运输成本或将翻倍,而且需要重新适配炼油装置”。据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测算,墨西哥原油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未来一年可能下滑40%,转而由巴西坎波斯盆地的轻质原油填补缺口。但这将导致美国柴油收率下降,间接推高取暖油价格。

    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地缘政治层面。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帕尔多宣布考虑对美国出口汽油加征报复性关税,或将导致美国东南部市场面临双重打击——既要消化本土炼厂增产的汽油,又要应对进口成本攀升。

    产业链震荡:从炼厂到农场主

    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渗透美国整个经济链条。美国燃料乙醇协会最新警告称,玉米乙醇生产成本将因柴油价格上涨而上升15%,直接推高生产每加仑乙醇所需的玉米用量。以目前美国日均消费1.6亿加仑乙醇计算,仅玉米采购成本每月就将增加2.3亿美元。美国燃料乙醇协会执行董事玛丽亚·戈麦斯表示,“我们不得不向国会申请延长税收抵免政策,否则下半年将有15%的产能被迫闲置”。

    美国农业运输联盟的测算结果则更严峻:假设每加仑燃油成本上涨1美元,全美每周农产品运输成本将激增1.2亿美元。密歇根州苹果出口商约翰·霍尔特表示,“冷链车队每周燃油支出已从2.8万美元涨至3.5万美元,不得不推迟对欧洲客户的交货期,违约金每日高达5000美元”。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3年农业物流成本占农产品总价值比例已攀升至12.7%,如果燃料价格持续走高,今年这一比例可能突破15%。

    资本市场已出现恐慌情绪。3月4日以来,标普500指数的能源板块下跌7.3%,同期WTI期货持仓量锐减12%。高盛集团大宗商品分析师指出,“投资者正在规避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精炼油出口合约的违约率已从2%升至5%,墨西哥和加拿大买家正针对定价条款进行重新谈判”。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美国向墨西哥出口精炼油价值87亿美元,向加拿大出口精炼油价值76亿美元,潜在损失规模可见一斑。

    行业转型阵痛:绿色转型或难对冲风险

    危机中也蕴藏着机遇。部分炼油企业加速布局氢能和碳捕集技术,试图通过低碳转型来提升竞争力。埃克森美孚宣布,将投资20亿美元在得克萨斯州建碳封存设施。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伍德伦表示,“该项目每年可封存4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抵消70万辆燃油车的年排放量”。但现实困境依然严峻,美国炼油商协会(AAPA)数据显示,全行业每年需要900亿美元投资才能实现2030年的减排目标,而当前日均利润仅为4.2美元/桶。

    美国石油协会(API)负责人比尔·约翰逊称,“这就像要求面包店在亏损状态下投资全自动生产线”。相比之下,欧洲同行已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获得政策红利。壳牌去年通过出售碳排放配额获利12.7亿欧元(约合99.69亿元人民币),而美国炼油企业尚未建立类似的碳定价体系。更严峻的是,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现有碳捕集设施中,75%的运营成本超过每吨二氧化碳50美元,远高于欧盟市场价。

    能源自主的代价

    当特朗普政府试图用关税武器重塑北美能源秩序时,美国炼油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加拿大原油的“刚性需求”与墨西哥市场的“弹性替代”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区域能源一体化的脆弱性。最终为这场政治博弈买单的将是消费者。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5年夏季,美国汽油均价可能突破4.5美元/加仑,较去年同期上涨18%,这意味着每个美国家庭每月将多支付75美元的燃油费。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壁垒往往会催生扭曲的市场。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汽车加征关税,结果导致国内汽车产业丧失创新动力,市场份额不升反降。如今能源领域的类似实验或将再次验证全球化不可逆的规律。在清洁能源革命前夕,这场关税风暴或许正为北美能源行业敲响警钟:真正的能源安全,从来不是靠单边制裁就能实现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