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被风沙打磨的青春

2025年03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学仁
16.8K

▲魏鹏飞爬上修井架。
?魏鹏飞(右二)与技术专家讨论修井技术。

    李学仁 图/文

    在南疆的广袤沙海中,时间的刻度被风沙改写,青春的轮廓在磨砺中重塑。魏鹏飞,这位27岁的西北油田采油四厂工程技术员,正站在SHB5-1X井的修井平台上,远处沙丘连绵起伏。

    “我主要负责超深井修井,这是我驻守的第5口井了。”2020年,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的魏鹏飞,一头扎进了这片油田。5年时光,风沙如刻刀雕琢着他的青春,也让他的身影在这片沙漠中愈发坚毅。

    对于修井作业,每一粒沙子都可能是解开井下谜团的关键线索。“泥浆里的细沙比昨天增多了,颗粒也更粗。”魏鹏飞俯身,从铁锹上拈起一小撮细沙,仔细观察着。他深知,越靠近漏点,沙子的变化就越显著,而只有精准定位漏点,才能修补井筒,让油井重焕生机,恢复往日的高产。

    SHB5-1X井是顺北五号条带的首口油井,曾累计产出原油13.2万吨,书写过辉煌篇章。然而,井筒堵塞的难题却如乌云,遮蔽了它的光芒,产量随之大幅下滑。

    如何通过修井让这口功勋井重获新生,成了采油四厂工程技术团队亟待攻克的难关。

    “在顺北进行超深井修井,我们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全靠自己摸索。修井方案不能依赖他人,我们对顺北最熟悉,方案理应自己来写。”采油四厂总工程师田疆的话为团队指明了方向,也给魏鹏飞带来了新的挑战。

    初次承担复杂大修井方案的编写任务,魏鹏飞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但他没有退缩,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资料之中,从初稿的艰难成形,到反复修改时的字斟句酌,从方案评审时的据理力争,到落实修井队伍时的多方协调,魏鹏飞全程深度参与,对这口井的各项参数更是烂熟于心。

    “方案是你写的,修井作业自然也由你来组织实施,这样才能更好地验证你的思路。”田疆的鼓励,既是信任,也是鞭策。

    大修作业时,工人实行两班倒,24小时不停机。作为驻井人员,魏鹏飞的生物钟也随之被打乱,不分昼夜。多数时候,他坚守在井台上,只有趁作业间隙,才能抓紧时间稍作休息。

    不懈的努力终获回报,魏鹏飞和同事在SHB5-1X井创下行业里程碑——完成国内首例8000米超深井大尺寸套管阻位式液压整形修复。这项被喻为“深井外科整形”的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液压震击系统实现毫米级套管形变矫正,成功打通被严重套损封堵的产油层。该井以日产原油31.5吨的稳定产能重启,较修复前提升320%。此项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更在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中摘得二等奖。

    此刻风沙又起,年轻工程师的安全帽檐下,那双眼睛比5年前多了几分沙砾打磨出的锋芒。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