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杨晶:在岩层和代码间穿行“软件开发升级没有尽头,这是我个人的选择,也是时代选择了我。”在杨晶眼中,研发物探软件就如同打磨一块美玉,容不得有一厘一毫的差错。2025年03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晓静 罗文杰
杨晶,地球物理公司软件研发专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课题40余项,被评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集团公司劳动模范。 王晓静/文 罗文杰/图 暮色四合,石油小镇在经历短暂的车水马龙后渐渐趋于平静,街道两侧,白杨树在路灯下泛着暖光。此刻的杨晶正站在软件开发室的窗前,静静地看着楼下的一切。她的颈椎病又犯了,头晕目眩,不得不从电脑前站起来。 石油小镇坐落于胜利东营黄河入海口尾闾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牛庄,占地116.9平方千米,是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的所在地。在那间60平方米的开发室里,杨晶带领团队历经15年,研发出中国石化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采集工程软件SeisWay,目前已升级到SeisWay4.0,包括1个采集软件新平台和9个功能模块,为常规和复杂地质目标条件下油气地震勘探采集领域提供全过程技术解决方案,彻底打破了国际石油巨头的行业垄断,成为中国石化拓展海外高端物探市场的利器。 这是47岁的杨晶工作了23年的地方,也是她梦想起飞的地方。 好苗子崭露头角 2月28日上午,我们在软件开发室见到了杨晶。她身材颀长,面容姣好,戴金丝边眼镜,脑后束起高高的马尾。整洁、清雅、干练,和我印象中的女科学家不太一样。 聊起SeisWay软件的开发,杨晶的笑容一下绽放。 2002年,杨晶从中国石油大学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专业毕业后,入职地球物理胜利分公司(原胜利油田物探公司)。初来乍到,领导便想考验一下这个年轻姑娘的胆识与能力。 那天,领导一脸严肃地对杨晶说:“上级安排了一个任务,要用VB语言开发一套干部考核管理系统,并且要挂接 SQL数据库,时间给半年。” 彼时,VB作为比较前沿的软件研发语言,杨晶在学校没有接触过,SQL数据库更是完全陌生。然而,她小辫一甩,干脆利落地回应:“没问题。”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杨晶完全进入自学模式,学习VB语言、研究SQL数据库,边学习边开发、边测试边应用,最终如期完成了入职以来的第一项任务。“那半年,杨晶忙得团团转,饭都经常忘了吃。”同事回忆起当年的她,啧啧称赞。 有了这一次的全力以赴,杨晶的执着、坚韧、努力和拼搏让领导认定——这是一棵搞研发的好苗子。很快,杨晶加入SeisWay研发团队,从此,她悄悄在心里为自己种下一个梦——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让SeisWay软件成为集团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地震采集工程软件。 19个月,两个100% SeisWay软件研发之初,由于人手少、设备落后,不得不采用与其他单位合作的模式共同开发,然而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2011年,集团公司确立了“地震采集工程软件平台SeisWayBase研发及升级”项目,计划用两年时间,由我们石化人独自研发,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采集软件平台,全面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彼时的杨晶早已成长为技术骨干。“你来当项目组副组长,把大梁挑起来,怎么样?”领导再一次把目光投向杨晶。杨晶想起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笑了,眼神里多了岁月沉淀下来的笃定和平静。 对于整个项目组而言,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没有大型专业软件平台的研发经验,也缺少前沿的软件设计理念,甚至没有类似的软件工程项目可供借鉴,简直是一穷二白。 面对巨大的挑战,杨晶下定决心,排除一切干扰,带领团队展开封闭式攻关。七八个人几乎“长”在机房里。“那时候,没有上下班概念,更没有节假日概念,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其他时间都在电脑前。”杨晶怀着勃勃雄心,一头扎进软件研发,像海绵一样吸收学习新知识。 针对复杂的软件平台架构设计,她找来代表国际最前沿技术的培训资料,带领大家边翻译边学习边模拟边设计,反复对比国内外的地震勘探专业软件,测试软件流程,感受用户体验,查阅理论方法,分析计算精度……压力大时,队员之间时常互相开玩笑:“荆棘遍布太苍凉,写程序,到天亮,代码千行,BUG何处藏?” “杨晶像打了鸡血,经常通宵不睡觉,眼睛熬得红红的。”同事们说。在项目组里,杨晶不但有自己的研发任务,还要负责衔接和协调整个项目组的工作。“哪里睡得着?半梦半醒间突然灵光闪现,就从床上爬起来,把想法写下来,像得了癔症,自言自语。”杨晶平静地谈着往事,仿佛那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 封闭攻关期间,由于经常久坐,杨晶患上了颈椎病,最严重的时候,被同事带去医院,打了半个多月的针。即便如此,她也没耽误一天工作。 星光不负赶路人。经过19个月攻关,杨晶团队共完成程序编码56万行,编写各类技术文档共计7类19种,有100余万字3000多页,形成的SeisWay软件平台以双百的成绩结题:测试用例执行率100%,通过率100%。 第三方软件测试公司专家震惊了:“如此高的通过率,在我的测试生涯里,你们是第一个!”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杨晶眼中,研发物探软件就如同打磨一块美玉,大到技术方向把握、软件架构设计,小到界面色彩搭配、图标含义展现,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细细打造、细细研磨,容不得有一厘一毫的差错。 在SeisWay不断升级的十年中,杨晶从未停止过学习。一旦得知有知名专家要在线下开课,无论是南京还是北京,她都想方设法跑去上课。上了课还不算,她还追着老师没完没了地提问题。 “SeisWay说到底,是为用户服务,好不好,用户说了算。”杨晶说,SeisWay就像她一手带大的孩子,希望它能茁壮成长,为物探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杨晶带着SeisWay相继走进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等院校,不断向全国各地的物探研究院、地震生产一线推广。沙漠、戈壁、高山、海域、平原……凡是物探队出现的地方,总能看到她的身影。每遇到长年扎根野外的技术员,杨晶如获至宝,想尽办法获得最真实最直接的用户体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SeisWay进行优化完善。 2020年6月,SeisWay推出4.0版本,成为集团公司复杂区精细勘探和高密度勘探采集技术的软件支撑,解决了“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同年8月,SeisWay4.0在沙特地震采集项目中,仅用时5分钟便完成了超大规模观测系统属性分析任务,而最新版本的商业软件则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 这一拳,打出了石化物探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SeisWay4.0成为国际市场竞标的重要砝码。 截至目前,SeisWay在国内外40多个地震采集工程中被应用,用户多达266个,实现了商业软件的全面替代。 杨晶说,4.0版不是SeisWay的终点,SeisWay也不是她培育的唯一的孩子。 随着地震采集设备更新换代,I-Nodal节点仪被大规模用于地震生产中。杨晶和她的团队历时3年半,于2025年初推出NodeMonitor软件,并通过集团公司产品级软件测试,测试用例执行率100%、通过率100%,不仅填补了集团公司节点地震勘探全流程质控技术空白,更构建了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新范式。 “软件开发升级没有尽头,这是我个人的选择,也是时代选择了我。”此时的杨晶端坐一隅,像一块温润的软玉,外表沉静平和,内心却如岩浆熔化般涌动着惊涛骇浪,那是玉形成之前的样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