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浙江石油自主研发“重大危险源安全智能化集成管控平台”,实现风险秒级响应,推动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

油库“智慧大脑”助力安全提效

2025年03月1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车 玲 徐志刚 黄 鑫
16.8K

    车 玲 徐志刚 黄 鑫

    “报告值班主任,油气回收区域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2月28日中午,浙江绍兴石油诸暨油库中控室警报声骤然响起,与此同时,“重大危险源安全智能化集成管控平台”同步弹出异常报警信息弹窗。油库主操胡李凤紧紧盯着屏幕,仅用2秒便锁定了油气回收区域的泄漏点位,并迅速通过对讲机通知现场人员紧急处置。不到5分钟,一起应急事故就得到了妥善处理。

    这正是浙江石油自主开发的“重大危险源安全智能化集成管控平台”报警联动功能的高效体现。该平台集监控主屏、系统平台、远控系统、库存经营、数据总览、气象云图等功能于一体,为油库打造了“一站式”智能操作平台,有力推动油库运行与安全管理向数字化转型。

    构建数字中枢,化解管理碎片化难题

    在诸暨油库中控室,胡李凤轻轻点击鼠标,电脑屏幕便按照需求依次切换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数质量一体化管控平台等10余个系统界面。“就跟操控智能汽车的中控台一样,只要一台电脑,油库的所有信息都能尽收眼底!”胡李凤指着安全智能化集成管控平台界面介绍道。

    随着油库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系统日益增多,一个中控室内摆放着七八台电脑屏幕,各系统之间协同性差,导致中控人员注意力分散,数据综合利用率和异常处置效率低。浙江石油从油库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自主研发搭建了统一的系统管理框架,深度集成多个模块,将中控岗位的工作重心集中到关键系统与作业环节,实现了对各类数据和操作的统一监控管理,真正做到“一屏统揽、一键追溯”。

    与传统中控室模式相比,操作员无须在多台设备间来回切换,通过安全智能化集成管控平台就能实时管控所有终端系统,操作步骤减少了70%,运维效率提高了30%,误操作率降低了50%。

    构建智能防线,实现风险主动防御

    “有了这个平台,就相当于给油库安上了智能哨兵。”衢州石油龙游油库的主操胡立康评价道,“系统报警与视频监管相融合,让中控室如同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借助报警联动功能,一旦检测到可燃气体浓度超标报警、手报报警、周界报警等情况,大屏就会同步弹出报警信息弹窗并进行播报,显示报警详情,自动切换至报警点的实时监控画面,抓拍监控图像,并在油库地图上精准标注具体报警位置,确保操作人员面对异常时能够迅速响应、妥善应对,应急响应效率提升了40%。

    平台还接入了数据总览和气象云图功能,操作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全库可燃气体等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及气象变化,提前应对异常监测数据或暴雨等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安全环保风险。此外,平台的操作留痕机制实时记录作业情况、报警信息和程序操作轨迹,既降低了误操作风险,又为事故追溯和流程优化提供了翔实的数据依据。

    创新技术路径,实现降本增效新突破

    “通过自主研发,依托系统集成完成模块建设,界面中的系统操作模块可替代原平台所有功能。”衢州石油上铺油库主任、系统研发员徐志刚介绍,“仅在设备运维成本方面,全省油库每年就能减少20余万元支出。”

    对比商业采购的“智慧油库”平台,自主研发的系统平台模块更贴合油库实际监管需求,员工操作上手更容易,而且技术成熟、推广成本低。在全省系统推广,预计可节约建设成本及后期维护费用2000万元,进一步将数智创造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目前,该平台已在浙江石油17座定位油库推广应用,提升了运维效率,增强了应急响应能力,成为智慧油库建设的核心驱动力,为油库未来的数字化、科技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