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合并风”又起,bp将牵手壳牌?英国投行正积极撮合两家公司的合并,试图打造一个市值近3000亿美元的“英国国家能源航母”。目前尚未有来自bp和壳牌的确认信息,但合并传言已引起全球石油行业的广泛关注2025年03月1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 兰
●特约撰稿人 李 兰 近日,据《星期日邮报》报道,英国几大投资银行正积极撮合bp与壳牌的合并,试图打造一个市值近3000亿美元的“英国国家能源航母”。虽然目前尚未有来自bp和壳牌本身的确认信息,但合并传言已引起全球石油行业的广泛关注。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可能的“世纪联姻”或将是两家百年石油巨头的命运转折点,也可能成为全球能源权力洗牌的关键变量。 合并或是双赢之选 一方面,bp与壳牌的经济形势迥异。2024年对bp来说是困难的一年,基础重置成本利润为89.15亿美元,比2023年下降35%,股价也下跌了2%,市值仅剩740亿英镑(约合6933亿元人民币),不到壳牌的一半。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这很大程度上归咎于bp前任首席执行官鲁尼2020年提出将油气产量削减40%、并在2030年前建设发电装机容量为5万兆瓦的可再生能源目标。这一目标打击了bp的盈利能力,且影响了投资者的意愿与信心。 与此同时,以实施激进变革措施闻名的美国对冲基金公司(指通过投资多种资产和策略来对冲市场风险,以实现稳定收益的金融机构)埃利奥特管理公司今年2月入股bp,已持有近5%的股份,成为bp第三大股东。埃利奥特管理公司支持的措施包括:剥离低碳业务、出售高估值资产、聚焦传统油气以释放现金流等。据《每日电讯报》报道,虽然bp此前放弃了2030前削减油气产量的目标,但其油气产量仍难以实现质变,再加上如今债台高筑,无法通过股息或股票回购计划来安抚投资者,该公司可能要被迫出售资产,甚至是解体。 虽然同样面临不利的全球市场环境,但壳牌2024年调整后利润仍达到237.16亿美元,市值高达1640亿英镑,且股价上涨了9%,自由现金流达到395亿美元,甚至连续13个季度回购股票。bp和壳牌的差距让合并显得顺理成章:壳牌需要扩大业务规模以实现更高的营业收入,bp需要外部支援助其走出困境。如果交易达成,新公司市值将超越雪佛龙,直逼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第二大非国家石油公司。 另一方面,由于油气行业目前的市场形势与未知的发展趋势,扩大规模将是盈利的重要保障。英国老牌资产管理公司施罗德投资的投资经理格雷厄姆·阿什比称,“在资本成本高企的今天,没有规模就意味着无法盈利”。如果交易达成,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拥有18万名员工,整合伊拉克、墨西哥湾等地的勘探项目,形成覆盖全球的贸易网络。这种协同效应可能每年节省几十亿美元成本,尤其在炼油利润率下跌的背景下,规模将成为抵御风险的“铠甲”。 与此同时,两家公司近年都在收缩低碳投资,如bp放弃了2030年的减产目标,壳牌退出多个风电和氢能项目。合并或能使他们稀释未来未知的能源转型事业带来的风险,将新能源的试错成本分摊到更庞大的传统业务现金流中。这种策略的本质是在油气产业仍能带来大量利润的窗口期,用规模优势维系传统业务利润,待能源转型技术路线明朗后再做下一步决定。 反垄断审查与地缘政治将是阻碍因素 要实现合并,反垄断审查是有待解决的首要问题。2014年,油服公司哈利伯顿曾试图收购贝克休斯,最终在2016年被美国司法部以“可能抑制竞争”为由阻止。相比之下,bp与壳牌合并后,仅在英国加油站市场就将占据超过1/3的份额,必将触发反垄断条款。可能的妥协方案是“选择性合并”,即保留独立品牌但整合上游资产,或剥离二者的部分业务。分析人士称,如果要实现合并,bp需要出售美国页岩油与润滑油业务,甚至要放弃充电站业务。早在2014年,壳牌就曾试图收购bp,彼时因油价暴跌和管理层抵触无疾而终,但如今bp的弱势可能使得交易重启。 地缘政治则是另一重变量。如今,欧洲能源自主的诉求空前强烈。英国政府可能乐见本土能源巨头的诞生,但美国的态度不明,如果bp与壳牌合并可能削弱美资石油公司的竞争力,美国或将从中作梗,阻止交易的发生。 合并将影响欧洲能源格局与能源转型 合并若成真,将掀起连锁反应,欧洲能源格局或将发生变化。2024年12月,壳牌已与Equinor(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合并了北海资产。如果再与bp合并,欧洲其他能源巨头,尤其是油气巨头的市场地位将受到影响。其他油气巨头诸如埃克森美孚与雪佛龙可能被迫寻求合并以维持竞争优势,一场全球石油行业的合并热潮或将开启。 此外,合并可能给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带来冲击,导致欧洲,尤其是英国,在能源转型事业上落后于其他国家。2024年,壳牌相继退出英国、荷兰和德国的家庭能源业务,以及一些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今年初,壳牌宣布,出售美国太阳能业务,并裁减低碳解决方案部门的员工。bp也于近期宣布,在几年内将此前计划用于可再生能源的资金削减50亿美元以上,将油气投资增加20%,达到每年100亿美元。因此,合并后的巨头可能继续减少可再生能源投入,转而通过资本集约化延长传统能源生命周期。虽然这种策略短期内会受到股东欢迎,但可能使得欧洲在碳中和竞赛中落后,因为其他行业巨头仍在积极发展新能源,如道达尔能源正聚焦电力业务发展、埃克森美孚则重点关注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 回望全球石油史,合并与分裂总在周期中轮回。20世纪初,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因垄断被拆分;百年后,埃克森与美孚的合并又缔造了新寡头。如果bp与壳牌联姻成功,恰是这种周期律的延续——当行业进入低增长、高成本阶段,抱团取暖将成为生存法则。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