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新闻会客厅:一体化推进做“亮”有光短纤嘉宾:仪征化纤科技开发部化纤工艺高级专家 薛 斌 化销华东分公司合成纤维部经理 赵 博2025年03月1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问:国内有光短纤市场前景如何? 赵 博:有光短纤作为纺织加工原料,市场前景与纺织行业发展趋势息息相关。2024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联合发布通知,组织开展2024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活动,提出培育纺织行业新质生产力,推动老旧设备更新改造;推动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推广,拓展终端产品应用领域,巩固提升纺织服装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东部地区产业加快提质升级;推进纺织产业内外贸一体化,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效应等要求。从当前纺织行业情况来看,上述要求正在落地,这将带动国内高端有光短纤需求增量。 预计2025~2026年,高端有光短纤需求将进一步放量。一是下游纺纱、服装设备更新,新型纺纱机、服装缝纫机速度提升,自动化程度提升,对缝纫线强伸性能要求更高,带来高端有光短纤需求增量;二是缝纫线终端应用领域扩大,除了服装、箱包缝纫,运动服、帐篷缝纫、刺绣等也增加了高端有光短纤需求。 但从有光短纤供应来看,2025~2026年有光短纤市场整体供过于求、高端与中低端供需分化。当前,有光短纤生产效益远远优于常规短纤,吸引多家生产常规短纤的企业纷纷规划转产。目前,国内常规短纤产能逾700万吨/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问:化销公司去年如何实现有光短纤全产全销? 赵 博:有光短纤全产全销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也是中国石化产销双方多年来努力奋斗的目标。 将市场调研作为精准营销的重要抓手,高效跟踪客户需求变化、找准营销目标。近年来,化销华东合成纤维部开展了大量的市场走访,了解到面对纺织品服装新兴国家竞争,国内纺织头部企业已着手进行工厂智能化改造、生产技术升级。我们在调研基础上,一方面协调仪征化纤全年针对有光短纤产品进行了30余次排产优化,增产创效能力强的高端牌号产品超2.9万吨;另一方面实施有光短纤独立定价新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平抑市场波动,而且增强了高附加值产品的创效能力。 抓痛点、办实事,为客户提供服务。在增强保供能力和提升产品质量两方面“精耕细作”。充分发挥一线营销网点马口营销服务点的靠前服务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促循环”的服务模式,联合生产企业高频走访重点客户,并邀请国内外客户走近仪征化纤有光短纤产品生产线,促进生产端和需求端相互了解。 统筹国内国外市场,开辟有光短纤国际渠道。化销华东与化销国贸紧密配合,先后开发越南、埃及、泰国等国家新客户,并协调企业专线排产、优化指标,成功出口4600吨高端有光短纤产品。 问:如何推进有光短纤的高质量发展,将其培育成为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薛 斌:深化技术创新,锻造产品硬实力。做“亮”有光短纤始终是仪征化纤不变的初衷。技术创新是仪征化纤20年来推动有光短纤产品升级的关键引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聚焦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全方位提升,开发出具有更高强度、更好光泽度、更优环保性能的有光短纤产品。 践行绿色发展,契合市场新需求。随着绿色环保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环保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我们要积极顺应这一时代潮流,主动采用环保型生产工艺和原材料,通过“走出去”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对可再生等绿色产品的研究与应用,让仪化有光缝纫线型涤纶短纤维更“亮”更“绿”,以满足市场对绿色环保材料的迫切需求。 问:如何进一步打开中国石化有光短纤的销路? 赵 博:我们将坚持营销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一体化推进有光短纤产销衔接优化、精准营销。 一是发挥一线营销网点“市场雷达、拓市尖兵”作用,增加市场走访频率,密切跟踪各区域扩产客户动向,精准了解客户具体需求,让客户充分感受到中国石化的关注和重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二是优化产销协作,聚焦扩产提质。中国石化产销双方将密切配合细化有光短纤产品增产计划,在现有16条生产线稳定生产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供应能力。同时,共同研究下游纺纱设备高速自动化智能升级带来的产品品质升级需求,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是深化合作,与客户谋共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增加“产销研用”四方的互访交流频率,持续探索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市场、物流到技术研发一揽子解决方案,构建共赢共生的产业链伙伴关系,创造更大价值。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