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江汉油田研究院

AI技术为油气勘探开发深度赋能

2025年03月0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谢 江 曹梦茜 王 伟
16.8K

    谢 江 曹梦茜 王 伟

    “我们自主研发的测井解释与数值模拟软件MicRange(觅源)已接入DeepSeek,初步实现了二次开发和生产应用,效果不错。”2月17日,在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座谈会上,地球物理所的刘智颖博士兴奋地跟大家分享近期的科研成果。国产深度推理大模型DeepSeek是这次座谈会的高频词。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深入各行各业,研究院已经在数字岩芯、地震资料处理、智能测井解释等方面,着力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油田高质量勘探开发。“去年,我们就已经调用了ChatGPT里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用于‘矿物+物性’的人工智能反演程序,软件运行状况良好。DeepSeek的横空出世,更好地推动了软件的持续升级和国产化。”刘智颖介绍,“我和团队还将继续探索DeepSeek的新功能,希望实现地球物理场数值模拟程序或有限元数值模拟程序的快速搭建,并用于薄互层的测井及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

    目前,MicRange已在测井解释评价、油气藏开发等领域进行推广应用,涵盖红星、复兴、八面河、钟市等主力区块,不仅在岩性、物性、可压性等储层参数评价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低成本、高质效的优势。

    依托中国石化新版本的π-Frame地震一体化软件平台,该院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人员采用智能初至拾取技术,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近60%,并在新场三维地震资料处理项目中收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后续科研人员将探索人工智能交互速度分析技术,持续提升地震资料处理能力与效率。

    “天然气开发领域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运用上一直是走在前列,之前我们就启用了‘数据驱动、平台支撑、应用引领’的先进架构,深度整合了页岩气藏全方位时空大数据,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自然语言处理(NLP)及树状模型等深度学习算法,打造页岩气大模型智能算法底座。”该院青年科研人员姜宇玲展望DeepSeek在天然气开发领域的未来显得信心十足,“DeepSeek对天然气开发来说绝对是如虎添翼,目前我们正统筹推进在DeepSeek上架构地质导向、压裂跟踪、产能评价等六大模块,打造非常规油气智能决策工作新模式。”

    “AI与油气产业融合是未来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DeepSeek大模型的高质量编程能力,或是带有专业思维的高效算法,提升工作质效。”该院院长郑爱维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积极着手搭建智能分析平台,集成各类数据源和分析工具,基于DeepSeek算法开发地质模型、生产优化模型,以实现智能化动态调整注水、采油等参数的目的,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目前,在地质建模与储层预测、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油气田开发与生产优化、储量评估与经济评价等各领域,研究院针对DeepSeek的本土化探索和攻关已逐渐铺开,并结合油田科研生产需求,在勘探开发、地质工程、地面地下、科研生产四个一体化进程中不断优化迭代新技术运用,为建设千万吨大型油气田贡献科技力量。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