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从扬子石化聚丙烯车间的新人到EVA车间的班长,从集团公司劳模到中央企业劳模,工作13年来,刘畅始终扎根一线。每每聊起工作,他的眼里会闪着炽热的光芒:“这里的人和事都是我真正热爱的。”

刘畅:匠心筑梦展芳华

2024年12月0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鲁荟宇 张诗旻 李树鹏
16.8K

刘畅在确认设备保温完好情况。

    鲁荟宇 张诗旻/文 李树鹏/图

    眉毛浓密,有着一张圆圆脸庞的刘畅,脸颊两侧微微鼓起,总带着憨厚的笑容。

    面对采访,刘畅语速不快,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当被提及近期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时,他有些害羞。然而每当采访问及工作细节时,他的快乐就会在整个空间中流动,眼里也闪着炽热的光芒:“这里的人和事都是我真正热爱的。”

    基层车间的“赶路人”

    2011年,刘畅走出校门,成为一名石化工人。在扬子石化塑料厂聚丙烯车间,刘畅幸运地和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俞家军结为师徒。耳濡目染之下,他给自己立了3条规矩:保证巡检质量、及时总结记录、全面分析问题。

    入职不到4年,刘畅就能独当一面,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高级工的考核,成为班组中少数几位拥有这一资格的技术骨干之一。

    除了专注于自己负责的岗位,他还积极涉猎其他工段的知识,保持着每天自学英语的习惯。“行业技术日新月异,即便我们身处基层,也要紧跟前沿。”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8年底,刘畅被调任至新建的EVA装置担任班长。这是集团公司首套采用利安德巴塞尔釜式法工艺的EVA装置,其核心技术专利还掌握在外国厂商手中。为了确保装置开车成功,刘畅和9名同事一起,远赴海外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靠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刘畅不仅能够轻松应对高强度的学习任务,还经常在课后向老师求教,对任何操作细节都不放过。

    回国后,在资料编制的关键阶段,刘畅靠着从美国带回的一沓厚厚的笔记和参考资料,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对细节校对调整。连续几周,办公室里翻书声、写字声响彻长夜。

    随着“三查四定”和液压油系统调试工作的展开,刘畅的身影又活跃在管廊之间。短短半天,他的工作服和鞋子就沾满了拆卸堵头时留下的油渍。从高压吹扫到盲板隔离,直至最后的安全措施逐条确认,刘畅始终坚守在现场。

    经过180多个日夜的奋战,2021年5月,该装置成功开车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标志着扬子石化在高端聚烯烃产品的开发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班组成员的“顶梁柱”

    自EVA装置进入稳定生产以来,刘畅带领班组成员不遗余力地为确保设备的安稳运行而奔忙。

    2022年12月的一天,装置突然出现异常情况。由于切换料仓导致脱气风机需求量激增,而脱气风机未能按程序启动,致使未经脱气处理的EVA颗粒中可燃气体浓度逐渐升高。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同事们一时不知所措,纷纷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刘畅。

    此时的他内心虽也波澜起伏,但深吸一口气后,迅速镇定下来。“安全第一”——这四个字在他脑海中清晰浮现。他果断下令:“立即停止进料,并用高压氮气置换未脱气的料仓。”

    在刘畅冷静而有序的指挥下,隐患得以迅速消除。

    作为一班之长,刘畅不仅能胆大心细处置“物”的安危,还时刻把“人”的冷暖挂在心上。

    “你们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我,工作重要,人更重要!”几年前的一个下午,刘畅走进中控室,语气温和却坚定。原来,是一位老师傅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仓库取引发剂时,发现低温导致自己的过敏症状加重。刘畅得知后立刻赶去询问情况,接替了他的工作,并安排其他同事陪同前往医院检查。医生表示,幸亏送医及时,否则会引起休克。

    节假日坚守岗位,将调休机会让给有急事的同事……这些对于刘畅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2022年,他获评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同事们开玩笑打趣道:“我们的顶梁柱就是给力!”

    在刘畅的带领下,该班组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全班技师和高级工的数量占到了车间总数的三分之一。此外,班组荣获南京市“工人先锋号”及“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称号。

    逐梦而行的“领头雁”

    2023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授牌的那天,刘畅很激动。

    儿时的他总是缠着父亲,听那些关于塔林里“钢铁巨人们”的故事。不知何时起,刘畅的心中也种下了要像父亲那样,在这里奉献青春、接续奋斗的种子。

    在创新工作室里,刘畅在手指口述、桌面推演和线上仿真的帮助下,带领团队总结并开发了一次机设备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实现了紧急故障状态下的零排放;他组织攻关小组对异常事件进行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分析,显著提高了装置的平稳运行率;利用消缺机会更换挤压机模板与筛网,不仅改善了产品质量,还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全程参与EVA装置建设的刘畅,对这个项目有着不一般的情感。

    今年1月,他主动增加了巡检频次,经过近一个月的细致观察,发现了电动固定机构在醋酸乙烯注入泵上造成流量波动的问题,并提出改为手动固定的建议。半年后,3台泵全部完成调整,测算每年能为公司节省100多万元的过渡料和检修费用。

    此外,创新工作室通过优化工艺控制,使高附加值的新牌号产品产量在短短半年内达到了上百吨。确定的5项攻关课题中,已有4项提前实现了预定目标。工作室成员迎来了丰收:3人顺利通过了工艺员取证考试,1人完成了技师技能鉴定。

    “生产一线虽辛苦,但这里有着独一无二的风景。”落日余晖下,刘畅身披“金甲”,步履坚定地行走在钢铁森林间,为明年挤压机压力控制技术攻关做着前期准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