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不将隐患带入下个生产周期”

2024年12月0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 冲
16.8K

    王 冲

    “真没想到,这次大检修中一个看似平常的小举措,居然揪出一个设备隐患。”近日,中韩石化烯烃部设备专业经理助理刘洋感叹道。

    话得从头说起。今年1月16日,烯烃部乙烯装置核心设备K-201机组转速异常波动,且无法通过仪表操作有效控制,装置被迫停工抢修。

    故障发生后,由多部门组成的技术团队迅速介入,对机组进行了详细检查。最终发现,原来是机组电液转换器的一个微小油路被铁屑堵塞导致供油不足,继而引发电液转换器失灵。然而,铁屑的来源却成了谜,是设备配件自身的问题,还是检修时的疏漏?

    刘洋深知,一次意外停机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设备问题。他决定利用年底全厂大检修的机会,彻底排查隐患,确保不将隐患带入下一个生产周期。

    在大检修碰头会上,刘洋建议对所有可能存在隐患的设备进行彻底检查。当讨论是否拆解原装出厂的油动机时,会议室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按照惯例,这些经过严格出厂检验的配件无须解体检查。

    但刘洋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不能因为惯例而忽视可能存在的风险。负责此次K-201机组大检修的检修班长周培锋认同刘洋的建议。作为一名资深检修老兵,周培锋对机组设备运行情况了如指掌,深知隐患排查的重要性。

    检修团队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拆开K-201机组外壳,将每一个配件、每一颗螺丝、每一条线路都仔细标记,拆解清洗,并用保鲜膜包裹有序堆放,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经过几天紧张的设备拆检,控制油管线暂时没有发现异常颗粒,大家又将目光聚焦在6台原装出厂的油动机上。团队拆解其中1台油动机后,发现油动机的油孔车削加工后并未进行倒角处理,去毛刺的工作也显得有些粗糙。这导致油动机油孔积存金属碎屑,不仅容易堵塞油路,还会造成封圈及活塞的严重磨损,影响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经过拆解,其他5台油动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还好我们及时发现了这些隐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刘洋指着那些金属碎屑说。

    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赞同,虽然拆解设备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换来了装置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稳定运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将隐患带入下个生产周期”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