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与系统内外22家科研院校建立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探索形成矩阵式大兵团一体化攻关模式

中原油田 产研结合集智攻关解决开发难题

2024年11月2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于银花 刘晓敏
16.8K

    本报讯 记者于银花 通讯员刘晓敏报道:不久前,中原油田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联合编制的大湾区块调整方案中的大湾408-1H井、408-2井投产,均获得单井日产近百万立方米的高产气流,大大提振了中原油田对普光气田调整挖潜的信心。这是中原油田联合科研院校同向发力、一体化合作攻关取得的可喜成果。

    面对老油田效益开发和页岩油气、稠油勘探开发等关键核心技术缺乏根本性突破等问题,中原油田确立开放合作、链条通畅、有效适用的技术思想,与系统内外22家科研院校建立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探索形成矩阵式大兵团一体化攻关模式。以创新联盟、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联合攻关,构建一体化运行平台和多专业专家协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驶入快车道,解决了一批限制油田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为油田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中原油田三大油气生产基地油气藏类型多,在勘探开发中面临诸多挑战。中原油田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校聚焦卡点进行联合攻关,充分发挥高水平专家、教授在咨询参谋、学科引领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油田把握技术方向,快速提升技术水平。优化组织运行,建立科研攻关和方案审查“流水线”,科学调整科研立项时间,科研立项与油田勘探开发部署同时开展,提升研发成果与勘探开发协同度。重点围绕产业链建设,在首台(套)转化、示范区建设、规模化推广方面开通成果应用及转化绿色通道,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在油田试验应用。

    此外,中原油田同步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和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启动“项目+人才”外派培养,今年以来,34名青年科研骨干到战略合作单位参与攻关,把现场的难题和实践经验带过去,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回来,开拓科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有效提升科研人员的综合素养。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