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舂糍粑

2024年11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娅萍
16.8K

    王娅萍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在我的家乡,冬日美食,要从舂糍粑说起。

    临近冬至,家家户户都会舂糍粑。舂糍粑,需要提前准备好糯米、舂臼与舂槌。秋收之后,糯谷丰盈,作为舂糍粑的主要原料,自然不缺;至于舂臼,似乎每户人家的老宅中都藏有一件这样的古朴器具——那是一块敦实的木墩,多以三四尺长的松木雕琢而成,常用来舂磨稻谷或香料。

    而舂槌的选择,则更讲究了些,对于不同的舂制对象,舂槌也有所不同。特别是舂糍粑所用的舂槌,需精选五六根鲜嫩的水竹,将其紧密捆绑,形成一把粗壮而又不失灵巧的大杵,恰如其分地契合了糯米的柔韧特性,使得舂制过程既能施力均匀,又能保留食材的原始风味。

    煮熟的糯米,从热腾腾的锅中舀出,需要立刻倒入舂臼。这个时候必须用舂槌快速捶打。稍有迟疑,若糯米冷却变硬,怎么用力也是捶不烂的,反而会紧紧黏附于舂臼之上。糯米在舂臼中,要经过反复捶打,起初几击之下,它仍坚韧不屈,些许糯米粒顽皮地攀附在舂槌之上。然而,随着坚持不懈地捶打,糯米逐渐变得柔软细腻,新鲜水竹与糯米交融的香气愈加馥郁,每当舂槌提起时,便可见一条条细长的糯米丝,一头牢牢牵系着舂臼,另一头缠绕在渐渐成型的糍粑团上。

    舂糍粑是个体力活儿,由于舂臼空间有限,只容得下一根舂槌,且舂的过程中不能停下,所以从头到尾掺不得半点假力气。

    舂糍粑这项传统活动,通常由家中的长辈亲自操持。小孩子即便心痒难耐,想要参与其中,也只能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舂槌每一次有力地落下。

    当糯米在舂臼中被锤炼成细腻的糍粑后,便会被小心翼翼地取出,置于案板上,揉搓成适中的圆形饼状,随后放置在铺满松针的圆簸箕内晾干。待糍粑饼彻底失去水分,便可将其放入锅中烙制,或是直接架在炭火上缓缓烘烤,直至表皮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最后,只需轻轻蘸上一些蜂蜜,便成为冬日里最温暖的享受。

    如今,爷爷奶奶已不再年轻,这项一年一度的舂糍粑任务便交给了母亲。幸运的是,每当寒风初起,我依旧能够与家人围坐在炉火旁,吃上香甜的蜂蜜糍粑。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团圆与传统的延续在香味中交织,仿佛时间从未流逝。传承下来的手工舂糍粑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代代人对传统的坚守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来自云南石油)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