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全球石油贸易格局加速演变2024年10月2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全球炼油行业格局的变化,必然带来石油贸易格局的相应改变。在《2024年石油报告》中,国际能源署对从目前至2030年全球原油和成品油的贸易格局与未来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在供应增加和需求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全球原油供给将从2024年的供给不足转为过剩,预计2030年原油过剩量将达到70万桶/日。原油供应量超过了全球进口的需求,这为重建全球石油库存提供了机会。 大西洋盆地:更多的原油和成品油将运往亚洲 亚洲日益严重的结构性原油短缺,加上大西洋盆地日益增长的原油过剩,将决定2030年前的石油贸易格局。此外,中东含硫原油出口的减少部分,将被巴西和圭亚那石油供应量的增加所抵消。美国的轻质页岩油,将增加对欧洲、西非和亚洲轻质低硫原油的供应,大西洋盆地原油在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将增加。 预测期内,大西洋盆地炼油产能和原油供给的增长,均大幅超过成品油需求的增长,从而导致炼油利用率下降,这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国。在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地区,中东、印度将引领原油加工量继续增长。 到2030年,大西洋盆地原油和凝析油的供应过剩将增加270万桶/日,而苏伊士运河以东的缺口将增加280万桶/日,这意味着向东流动的原油数量将增加。 美洲:世界重要的原油和成品油输出地 美洲的原油和凝析油净出口量,预计将从2023年的460万桶/日增加到2030年的800万桶/日。受美国和加拿大产量增加的推动,北美的出口量到2030年将增加至360万桶/日。 2030年,预计美国仍将有大约500万桶/日的石油产品供应过剩,包括液化石油气/乙烷、汽油、石脑油和柴油。美洲其他地区的供应缺口,可能会吸收美国近40%的过剩液化石油气,其余则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 今年5月初,日输送量89万桶的加拿大跨山管道开始运营,把更多的加拿大重质原油出口到了美国西海岸和亚洲,为区域间贸易创造了新的机会。随着重质原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种贸易模式的转变有望重塑全球的航运业。预计2030年前,加拿大西部管道的出口能力仍将保持在510万桶/日。 墨西哥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预计到2030年,墨西哥将需要约30万桶/日的进口燃料来满足需求。墨西哥多斯博卡斯港炼油厂的投运,将削减该国向美国墨西哥湾地区出口的重质玛雅原油数量,因为这些原油将在本土精炼。预计墨西哥重质含硫原油的出口量将从2023年的110万桶/日减少到2030年的13万桶/日。 在巴西、阿根廷和圭亚那原油产量增加的推动下,2030年拉丁美洲的原油过剩量将达到450万桶/日。其中大部分资源为轻质原油,有望满足亚洲地区的原油短缺,少量重质资源可用于补充美国重质原油的市场缺口。 欧洲:原油进口量将下降 欧洲的原油缺口,预计将从2023年的920万桶/日缩小到2030年的850万桶/日,炼油厂产量的下降将超过原油产量的下降。考虑到俄罗斯原油进口禁令可能仍会存在,欧洲炼油厂将继续需要吸引北美和非洲的原油,以填补与产量相比的缺口。 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原油成品油出口量均下降 在2030年之前的剩余时间里,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将保持石油净出口的地位。原油净出口量将从2023年的670万桶/日下降到2030年的630万桶/日,主要原因是欧佩克+继续减产将影响原油出口数量。 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原油和成品油供应,都保持着过剩的状态。不过,西方的制裁迫使许多国家用其他来源取代俄罗斯的供应,导致俄罗斯原油和成品油的出口市场面临挑战。 非洲:原油出口量将下降 随着上游产量的下降,预计北非2030年的原油净出口量将减少至160万桶/日。目前,欧洲加工了该地区大部分过剩的轻质低硫原油,但非洲的原油生产面临来自美洲的激烈竞争,北非地区的部分原油可能会流向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市场。 随着尼日利亚丹格特炼油厂达到满负荷生产,西非的原油净出口可能会在未来几年下降。不过,问题是尼日利亚是否会将国内生产的原油转移到该炼厂,或者该国是否会选择进口越来越多的美国轻质低硫原油或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早期的原油贸易表明,将美国WTI原油运往尼日利亚,而尼日利亚等级的原油向国际市场出口,更具成本效益。 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将增加 预计2030年,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将占到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以及炼油产能增长的绝大多数。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的原油缺口,预计将从2023年的490万桶/日增长到2030年的770万桶/日,并主要通过增加来自大西洋盆地的原油供应来满足。亚洲的石油缺口到2030年将增加230万桶/日,炼厂加工量将增加140万桶/日,而该地区的原油产量将减少90万桶/日。 自2022年以来,中东增加了150万桶/日的炼油产能,再叠加欧佩克+的自愿减产,预计2023年至2030年间,中东地区原油出口将下降约30万桶/日,原油、凝析油、天然气液和石油产品的出口总计将增加140万桶/日,其中成品油出口量为550万桶/日,原油出口量为1720万桶/日。尽管中东地区的原油和凝析油出口量2030年将降至1720万桶/日,但仍是填补亚洲缺口的最大原油出口来源地。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原油净进口国,2023年平均原油进口量为460万桶/日。预计到2030年,印度的原油进口量将增加至560万桶/日,这主要是受炼油厂扩张计划的推动。尽管未来几年印度轻质和中间馏分油的出口潜力巨大,但随着国内对石化原料的需求不断上升,印度将面临日益严重的液化石油气供应短缺。来自美国和中东的廉价乙烷和丙烷的供应为印度提供了机会。 中国是亚洲原油供应缺口最大的国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原油缺口将达到1170万桶/日,比2023年增加近70万桶/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