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重拾创造的勇气2024年10月2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 涵
杨 涵 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失去了创造的勇气? 在一个周末的陶艺体验课上,我再次思考这个问题。 面对刚塑造成型还未上色的泥坯花瓶,调色用的毛笔几次拿起又放下,哪怕颜料在毛笔上快要干涸,也迟迟无法画出一笔。 “如此小心谨慎,到底在怕啥?”我问自己。 我请教陶艺老师,反复询问上釉注意事项后,才小心翼翼地从下往上着色,边上色边试图从周围人的作品中寻找灵感。 说到底,我是害怕出错。而对面的几个小朋友来得最晚,作品却完成得最快。他们用泥坯捏出各种形状,即使形状并不完美,也乐在其中。他们肆意挥洒画笔,哪怕线条并不流畅,依然兴致勃勃。 我开始佩服起他们,好有魄力!说做就做,无论结果如何都能照单全收、欣然接受。对于我这样的成年人,这种无畏的创造精神似乎早已被“怕出错”“担心失败”的心态所束缚。那些曾经对我来说也是信手拈来的乐趣,如今却成了不敢轻易尝试的“牢笼”。 儿时的我面对未知,一直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还记得,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我就尝试在长且陡的坡道上向下飞驰,或是前往曲折的小径里“炫技”。刹车、转向、加速,当时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我要快点、再快点。速度、力量和未知所隐含的刺激,都让我兴奋不已。长大后,因为恐惧,我却远离了探索世界、创造独特的美好体验。 艺术很大程度上依赖天赋,但也靠后天的勇气:面对一张白纸、一块画板,要有从无到有的创造胆量。如果能放下“必须出精品和杰作”的负担,只是将做陶艺作为心灵疗愈的过程,给自己一个机会,让心灵在色彩与形态间自由翱翔,将会发现,那份因害怕出错而失去的创造力,其实一直都在等待着被重新唤醒。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