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原油田加大低碳节能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力度,实施多领域节能降碳项目的协同治理

“绿色技术”为能效提升注入新动能

2024年10月1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 英 马 珺 屈 磊
16.8K

    李 英  马 珺  屈 磊

    10月9日,中原油田安全环保部能源环保室主任胡艳峰带领工作人员先后来到天然气产销厂濮城增压站、天然气处理厂三气厂(二期)丙烷制冷压缩机改造现场,对其生产设备技术升级后能效提升情况进行质量回访。

    据介绍,此次技术升级后,每年可节电304万千瓦时。这是中原油田以“绿色技术”助推能效提升的一个工作缩影。

    绿色技术是低碳发展的基础,也是未来打造绿色企业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中原油田为加快“双碳”目标实现,围绕集团公司绿色洁净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低碳节能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力度,实施多领域节能降碳项目的协同治理,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绿动能”。

    今年1至9月,中原油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计划节约4.2%,单位油气综合能耗比计划节约2.6%,单位油气综合电耗比计划节约1.8%,二氧化碳排放比计划减少10.5%,外排废气废水达标率100%,各类固废物合规处置率100%。

    为传统油气生产技术贴上“绿标签”

    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是关键。一直以来,中原油田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通过绿色新技术与传统油气生产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绿色低碳发展打牢技术基础。如今,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油田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调剖、堵水技术是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针对常规水驱开发困难而采取的一种工艺增油措施。“以前,我们为实现降水增油目的,通常采用的是先调剖后挤堵,或先挤堵后调剖工艺技术;如今,我们探索应用‘调水、挤堵一体化’工艺,不仅实现调剖、堵水一趟工序完成,节约施工成本、增大堵水半径,还提升了增油效果。”胡艳峰说。目前,该技术已在各采油厂广泛推广应用。

    此外,中原油田还针对高压增注、油水井套管头刺漏、4英寸套油井机采配套工艺等问题,研发应用了降压增注工艺技术、低成本套管头治理配套技术、特殊井况机采配套节能降耗技术等一批绿色环保新技术,并大力推广应用,为传统油气生产技术贴上了货真价实的“绿标签”。

    新能源技术成为油气行业“新宠儿”

    新能源业务是中原油田近年来实施战略转型和深化拓展的工作重点。为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发展需求,他们坚持油气与新能源并举,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业务,深入挖掘太阳能、风力发电、地热余热利用潜力,大力构建“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多能互补+多元创效”复合模式,加快推进动能接续转型升级,走稳走实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在文卫采油厂卫40号计量站院内,一口直径6米、高12米的“大锅”十分醒目。据介绍,这是中原油田“光电蓄”一体化示范试点项目。该项目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系统,采用“光热+蓄热”“谷电+蓄热”方式,为井口来油(液)进行加热升温,从而取代原有电加热设备。该项目光热转换效率为84.4%,年节约能耗成本12.8万元,年减少标煤使用14.7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8吨。

    此外,中原油田还与新星公司合作实施112兆瓦风电项目,目前已进入建设阶段;实施文二中转站“余热+光伏”综合利用项目,“绿电”消费占比达17.5%。在濮三中转站、文二中转站实施东濮老区原油稳定系统集中优化改造、余热+光伏综合利用、污水池密闭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碳中和率达75%以上。在濮城增压站实施的“气改电—电变绿”碳中和示范改造,光伏绿电替代占比70%。

    节能减排技术守护油区碧水蓝天

    为严格兑现“污油不落地、废水不外排、废气不上天”的防污减排承诺,中原油田积极开展节能降碳、防污减排专项治理工作,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转型发展注入更多“绿元素”。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地面集输系统因管网老化、腐蚀穿孔、运维成本过高等问题,成为制约油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中原油田采取“串、撤、并、分、简”系统优化举措,大力实施集输系统地面优化改造工程,累计合并油水管线832千米、撤减计量站151座、停用燃气设备145台,有效解决地面集输系统能力过剩问题,吨油集输综合能耗下降3.3%,年节约标准煤4500吨。

    废气排放一直是油田生产开发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对此,中原油田结合地面系统提质增效和余热综合利用,一方面加强甲烷逸散监测,开展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设备与管线组件定期泄漏检测与修复,持续降低甲烷逸散量;另一方面实施天然气回收利用项目,实现二氧化碳分离回注、甲烷气回收进入系统。通过以上举措,中原油田每年可回收甲烷气50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万吨。

    针对普光气田高含硫问题,中原油田首创高含硫气田产出水深度处理循环利用工艺,实现净化厂出水循环再利用,气田注水量降低75%,年节约用水18.25万立方米。他们针对文卫采油厂出水矿化度高的问题,采用微生物+膜处理技术,实现对马寨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建设微生物反应池1座,使用管式超滤膜3组,出水水质达到A2级注水标准,注水残渣产生量较常规工艺降低75%以上。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