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南海之滨绿能涌动

2024年09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黄 华 王卓然 刘 勇 张梓桓
16.8K

    项目介绍

    天然气分公司华瀛LNG接收站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是国家和广东省“十三五”能源规划重点项目,2019年7月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2020年12月开工。一期工程建设3座20万立方米LNG储罐、1个3万~21.7万立方米LNG船舶接卸泊位、1个工作船码头及相关配套设施,年接转能力600万吨、供气能力88亿立方米,2024年5月建成完工,6月码头泊位实现对外开放。

    随着华瀛LNG接收站正式投入运营,天然气分公司目前在用的自有LNG接收站增至4座,在资源接收、储存环节更加灵活,可将中国石化进口LNG资源输送至广东省各市(县)及周边省份,开展天然气贸易、天然气运输、LNG直供及城市燃气输配管网投资建设等产业链各环节业务,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福建等地居民每日提供约2400万立方米储备气量,相当于4800万户三口之家一天的用量,不仅有利于提升区域能源保障水平、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而且能有效带动下游企业经济增长。此外,该站率先设立中国石化首个LNG保税储罐,可开展国际LNG贸易、国际船舶LNG加注等业务,将有效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黄 华 王卓然 刘 勇 张梓桓 文/图

    海风徐徐、涛声阵阵,云雾轻笼下,一艘LNG运输船乘风破浪,缓缓向岸边靠近。9月8日,来自澳大利亚的“中能北海”号海轮历经11天航行,装载近7万吨液化天然气(LNG)平稳停靠在天然气分公司华瀛LNG接收站。首船商业气的到港接卸,标志着中国石化在广东的首个LNG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有助于大幅提升粤东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

    完善储运设施布局,开启合资合作新篇章

    广东作为国内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试点省,气源构成众多,是我国天然气消费大省,具有较为完备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天然气消费水平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10%,用于发电、工业、交通等领域。2017年10月,天然气分公司在广东成立华南天然气销售中心,主要负责广东、福建等地区天然气销售及市场开发,截至目前已累计供气217亿立方米。

    为进一步完善沿海地区储运设施布局,构建灵活高效便捷的储运设施体系,推动中国石化天然气业务在广东地区高质量发展,2022年3月,天然气分公司启动与华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合作事宜。2022年9~10月,双方先后签订股份转让协议、股东协议及公司章程,顺利完成股权交割,将华瀛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纳入中国石化管理体系,开启了央企与民企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的新模式,大幅拓展了中国石化在华南市场的天然气产业链,为加快构建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化格局、打造中国石化重要战略增长极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目标管理,有力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天然气分公司华瀛LNG接收站地处粤东地区最北端,全年受东北季风和台风影响的时间长达8个月,施工窗口期短暂。项目建设团队时刻关注气象信息发布,密切跟踪台风态势,保证汛情信息畅通、措施务实管用,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因项目团队首次中途接手在建LNG接收站工程,加之此前的系统外承包商较多,进度安排不统一、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也给项目顺利推进带来不少阻碍。为此,项目团队建立工作目标分解体系,强化进度管理,持续跟踪落实,按时编写项目周报、月报,实时掌握工程进展,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确保项目实施按计划推进、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在储罐施工期间,针对气压升顶的关键工序,项目团队通过调整承压环工序衔接、提前落实准备清单等方式,从筹备到成功升顶仅用时7天,较以往提前14天完成。不仅如此,20天完成储罐壁墙体浇筑、7天完成底承台5个分区浇筑、30天左右完成铝吊顶安装……在扎实谋划下,各施工环节从质量、工艺、流程等方面均优于常规工序。

    在码头建设过程中,因夏季台风过境、冬季涌浪大,施工水域经常暗潮涌动,尤其是海上沉桩施工困难极大。针对难题,项目团队大胆改变传统施工方式,通过搭设临时钢栈桥,改“海上施工”为“陆地作业”,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提升了作业效率和安装精度,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严抓安全环保,为顺利投产保驾护航

    安全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天然气分公司华瀛LNG项目团队牢牢压实安全责任,扎实开展安全管理提升年行动、“百日安全无事故”行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大现场监管及考核力度,严抓直接作业环节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全力提升承包商管理水平。

    通过开展“四位一体”安全监督管理,项目团队进一步统筹工程建设和安全环保工作,以每日召开班组HSE例会、值班领导带班夜查、施工现场帮扶式检查、高风险作业全程监管等方式,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受控,同时深化落实双重预防机制,高效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升全员风险辨识能力,以滚动更新的隐患清单做好问题整改闭环。

    2023年以来,华瀛LNG接收站通过开展季度HSE综合检查、各类专项检查、每日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隐患。同时,参考近10年广东潮汕地区及周边台风情况,结合现场实际,该站定期开展防汛防台风专项排查,制定防汛防台风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采取雨水沟清理、围墙加固、堆土降高放坡等措施,确保汛期安全处于可控状态,以实际行动打造平安优质工程。

    为进一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项目建设期间,华瀛LNG接收站还向南海指定区域投放300万条黑鲷鱼,为维护当地水生生物多样性作出积极贡献。

    推进数智化建设,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价值链耦合,加快构建高度协同、深度融合创新生态的第一动力。天然气分公司紧抓数字技术变革机遇,加快对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全方位、全链条、系统化改造升级,大力建设智慧LNG接收站。

    华瀛LNG接收站以“高效协同、智能处置”为准则,积极构建LNG数字化运行体系,建成了一体化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采用“数据+平台+应用”的基础架构,将数据、业务与实景模型融合互动,打通管理区、生产区等多条数据链路,全方位、多维度展示生产经营指标、实时运行数据和安全环保情况。

    该系统融合多种信息,形成仿真LNG接收站三维全景模型,采用无人机实景航拍贴图、专业三维引擎技术渲染,实现了管理可视化,通过引入离散控制、气体检测报警等系统的实时数据,收到现场全域全方位阀门、管道、设备、人员与三维模型高度一致的效果,为故障排查、管道试压吹扫、技术方案制定等多项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和技术支撑,有力提升了工作质效。系统上线后,可大幅提高工艺系统风险识别的时效性和完整性,为加快打造智慧LNG接收站夯实了基础。

    聚焦降本减费,全面提升关键设备国产化水平

    近10年来,天然气分公司大力实施LNG接收站装备国产化工程,从青岛LNG接收站到天津、北海LNG接收站,逐步实现了关键设备、材料、工艺阀门100%国产化,整体水平达到国内行业领先。在华瀛LNG接收站建设过程中,天然气分公司持续推进装备国产化和性能再提升工作,围绕稳妥、效率、经济等方面寻找平衡点,与主力制造商深化合作、共担责任,实现了国产装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质变。

    在设计初期,项目团队就提前安排技术人员前往设备厂家对工艺进行考察对比,充分调研国产设备应用效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以实用性为前提优化系统硬件及逻辑控制,通过严格把控关键部位材料采购保障设备质量。项目建设的关键设备、材料、阀门均实现了国产化,一期工程国产化率高达94%,创国内目前LNG接收站同期建设国产化率最高纪录。

    卸料臂是储存设备之间转移液化天然气的过渡连接装置,也是接收站的关键设备。2023年5月,随着350吨浮吊船缓慢驶离,国内首套全国产化大口径卸料臂主体在华瀛LNG接收站项目一次性完成安装,对带动LNG产业链、推动企业低成本运维保供具有重要意义。

    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周年之际,天然气分公司华瀛LNG接收站将以主题行动为抓手,牢固树立全产业链价值创效意识,在做好LNG船舶顺利接卸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第三方代加工业务、LNG储罐租赁和保税罐业务等,同时加快推进光伏发电和冷能发电项目的实施,保障广东省绿色清洁能源的稳定高效供应,谱写中国石化天然气业务在华南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华瀛LNG接收站员工对设备进行巡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