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精细勘探助老油田焕发“新青春”

2024年09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林会喜 郑定业
16.8K

    □林会喜 郑定业

    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储量巨大,约占全国油气总储量的38%。近年来,随着勘探不断深入,东部各油气田油气平均探明率已达49.4%,其中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高达75%,油气勘探已进入中后期。东部老油田面临着资源增储阵地接替乏力、风险领域储备不足的窘境。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历经60余年的勘探开发,增储阵地少、资源品质低、探明规模小,为此,各油气分公司不断探索精细勘探技术方法,力争在成熟探区、成熟领域实现油气规模性突破,在新层系、新方向、新领域不断拓展资源阵地。

    针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富油凹陷断裂复杂、成藏差异大、勘探开发难等问题,胜利油田持续创新完善复杂隐蔽油藏理论,更新了传统湖相淡水烃源岩的生烃认识,扩展了深层碎屑岩储层规模发育深度,丰富了常非一体化的勘探实践,创新了单点高密度地震采集及河道砂、砂砾岩、浊积岩复杂断块勘探配套技术,形成了“咸化富烃、酸碱控储、有序成藏、精细勘探”为主的断陷盆地勘探理论技术。中浅层成熟领域油气发现规模不断扩大,古近系深层、页岩油、邻源地质体等“三新”领域勘探不断深入。

    针对苏北盆地含油气层系沉积体系不清、砂体预测纵向分辨率不够及圈闭边界无法精准识别等难题,江苏油田开展勘探精细研究,扩大勘探评价尺度,加强物源、沉积相研究,提出金湖凹陷阜二段下部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部署唐12井、唐13井测试获高产油流;强化砂体预测研究,建立以地震相精细刻画为关键技术的砂泥岩薄互储层预测方法;研发地质地震联合攻关技术,着重刻画沉积微相、分析砂体展布规律、寻找优势成岩相,精准预测深层储层发育特征及圈闭形态,进一步拓展了勘探领域。

    针对江汉盆地发育隐蔽性油藏为主,储层薄,圈闭识别、精细刻画难等问题,江汉油田持续深化基础地质研究,强化“常非勘探”结合,采用单井、连井和平面岩相组合体技术,岩相组合体划分技术,“定小层、定区域、定目标”为核心的盐湖精细勘探技术,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形成低洼无盐区找页岩油、过渡相带找碳酸盐岩油藏、高点向斜处找常规砂岩油藏的全油气系统评价体系,实现潘场向斜地区良好的页岩油显示、蚌湖向斜多口井获高产的勘探新突破。

    东部探区仍具备巨大的勘探潜力及增储效益,未来应在持续深化断陷盆地复杂、隐蔽油气藏精细勘探的基础上,加强全油气系统、邻源地质体等领域攻关,实现油气资源纵向上多层系立体勘探、平面上多类型全面开花的局面。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