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江苏油田 一套好储层 寻找半世纪2024年09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徐博誩闻 陶湘媛 杨 敏
□本报记者 徐博誩闻 通讯员 陶湘媛 杨 敏 今年以来,江苏油田唐港地区生产原油2860吨,曾经的难动用储量跨步迈入规模上产阶段。 唐港地区的勘探开发,从东67井开始沉寂,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又从东67井的油气显示中找到了新的突破。2022年以来,唐港地区单块新增探明储量88万吨、控制储量153万吨,在“小、碎、贫、散”中找出了“黑金”。 不缺油,就缺好储层 唐港位于金湖凹陷石港断裂带东侧,是由桥河口凹槽和氾水次凹夹持的构造隆起带,“凹中隆”构造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带。江苏油田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该地区进行勘探。 在第一口探井东67井见到油气显示后,研究人员又利用二维地震资料部署了3口探井,但由于实钻储层均不发育,没有发现有效储层。但是3口井均见到了油气显示,证明了唐港地区的成藏潜力。 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对唐港地区的东高带进行了探索,在唐4井钻遇长井段显示。“这说明唐港高带油源充足,不缺油,就缺好储层,需要进一步探索。”江苏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基础研究室主任李维说。随后,科研团队部署了三维地震,在东高带上发现了唐5、唐6、唐7多个油藏,但是油层薄、物性较差,勘探开发效益低。此后,唐港地区的勘探沉寂了20年。 2010年,研究人员从东高带转战西高带,依然存在类似的问题。之后10年,唐港地区勘探再次进入低谷。 “唐港地区勘探程度低、资源丰度低、地质构造破碎,最厚的油层只有两三米。”江苏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一室主任裴然说,“但它优越的区带构造让我们念念不忘。” 2022年,研究人员再次将目光聚焦唐港。 一个疑问引出新的认识 唐港地区水网密布,原先地震采集难度大,资料少。随着地震采集技术不断进步,近年已实现了复杂水网区全节点地震采集。 2021年11月,研究人员以物探先行的思路,在塔集北—唐港地区部署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项目,覆盖面积124平方公里。 他们收集对比新三维及周边地区的所有资料,对该地区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全新梳理。 在进行单井资料评价时,江苏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主任师卢黎霞注意到了老井东67井,其目的层段附近取芯显示有2层共7.5米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我们一直认为唐港地区远离物源,为什么会有厚砂出现?这套厚砂究竟源自哪里?”卢黎霞提出疑问。 在以前的认识里,唐港地区目的层系阜二段都是薄砂。他们发现如果按照这一认识,东67井的阜二段比周边井少了10多米,但地层并没有明显断缺迹象。研究人员立即开展精细对比,提出唐港北地区在阜二段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的猜想。 之后,他们开展古地貌沉积研究,把勘探评价尺度扩大到整个盆地,提出新认识:金湖凹陷阜二段不仅发育来自西部的主要物源体系,也存在来自东北方向建湖隆起的局部物源。新认识打破了唐港地区阜二段仅发育薄层滩坝砂体的传统观念,为唐港高带存在优质储层打下理论基础。 2022年8月,唐12井预探一举成功,钻遇9米厚油层,试获日产12.8立方米油流,打破该区10年勘探沉寂。该井发现的区块是近5年江苏油田在金湖凹陷发现储量规模最大的区块,为后续的产能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上古洪水造就石油储层 唐12井获得突破后,开发系统迅速跟进,先后在该区块部署了4口开发井,但除了唐12-1井,其他3口开发井的油层都很薄,没能钻遇厚层河道砂体。 仅仅间隔了两三百米,厚油层就变成了多套薄层。为什么唐港地区的单期河道规模如此小、河道变化如此快、砂体叠置条件如此苛刻呢? 研究人员通过强化唐港地区8口井的基础地质研究,围绕沉积微相和控砂机制等重点问题重新开展工作。 他们在岩芯上观察到了大量与冲刷面伴生的生物逃逸痕迹,这意味着唐港的砂体沉积属于快速沉积事件,也就是说这些河道一般与夏季洪水有关。 在物源与沉积地貌方面,他们认为建湖隆起的物源需要穿过宝应地区的玄武岩台地,才能到达唐港地区,而玄武岩的广泛发育限制了物源的搬运通道,造成了物源的局限性。 经过精细分析,科研人员发现唐港地区水下分流河道的厚砂体其实都是由多期的“薄砂”叠置而成,单期河道砂体的厚度小于1米,并具有阵发性。简而言之,“河道”需要借助夏季的洪水作用,才能裹挟物源到达唐港地区,而这些局限的河道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不断堆积叠置,才有可能形成厚砂。 新认识为唐港地区的储层预测提供了新思路。科研人员刻画物源区,寻找物源的搬运渠道,发现宝应的玄武岩台地之间存在多个沟谷,可以作为物源的搬运渠道。他们精细刻画唐港沉积区古地貌,分析地貌差异对于砂体叠置的影响,指导在该地区的储层预测。 2023年,科研人员在唐12块北东方向部署了唐13井、唐102斜井,先后试获工业油流,唐港地区的勘探向北再次拓展,成为金湖凹陷近10年来新发现最大的规模储量阵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