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释放改革动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年09月0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卞凤鸣
16.8K

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扛稳扛牢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职责,以改革为科技注入新动能,不断破除制约创新活力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四链”深度融合,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为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卞凤鸣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行了专章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深刻揭示了创新与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为企业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技战线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紧密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24年中工作会议部署安排,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扛稳扛牢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职责,以改革为科技注入新动能,不断破除制约创新活力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四链”深度融合,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为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加强优势领域“国字号”创新平台建设,构筑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各级平台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加大创新资源统筹力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公司产业发展需要、终端市场客户需求,做优做强以“直属研究院+企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持续提升集团公司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四个面向”,积极实践新型举国体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突破中发挥好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勇担科技领军企业“顶梁柱”“国家队”使命责任。

    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与新趋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聚焦高端材料、高端装备、工业软件、低碳能源等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成长,打破路径依赖,塑造先发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为传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动力转换和结构优化提供动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健全产销研常态化联席共商机制,推进研发端与生产端、市场端动态化对接需求,优化完善产品一体化攻关机制,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加快推进重点技术研发攻关、工业转化和迭代升级,使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上商品架。

    全面夯实创新创造生态支持保障。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科技创新厚植沃土,最大限度挖掘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活力、激发创新动力。逐步建立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到产品开发的分段式立项管理、考核约束、奖励激励等机制,进一步加强创新全周期管理精准性。加快推进分级分类科技评价机制,做到用不同的尺子量不同的课题、不同的人才。完善课题负责人负责制,深化以科研课题为主体的授权放权和责任管理。建立健全市场化奖励激励机制,杜绝高水平“大锅饭”,推动科技成果奖励进一步向攻关难度大、原始创新程度高、创效增量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倾斜,增强作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加快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步伐。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更大力度的举措,提升国内外科技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统筹布局开放创新力量。坚持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推进海外研发中心、联合研发机构体制机制优化及业务范围拓展,畅通创新要素跨单位、跨领域、跨境流动,进一步增强集团公司吸纳、凝聚、配置科技创新资源能力,形成良好开放创新生态。加大外部资源与技术整合力度,精准把握创新切入点,用好“兼并重组”战略手段,实现在关键技术上的快速突破、在重要领域的快速进入。

    (作者为集团公司科技部总经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